你知道吗?你的首饰盒里,可能藏着“隐形杀手”。
央视、人民日报接连曝光:市面上大量首饰暗藏致癌物,长期佩戴轻则过敏溃烂,重则慢性中毒,甚至增加患癌风险。
最让人后怕的是,这些首饰可能就在你的梳妆台上,在你孩子的手腕上,在你送给家人的礼物盒里。
这三种首饰,建议大家不要再戴,更不要再买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玛瑙,因其色彩斑斓、纹理独特,一直备受人们喜爱,无论是在时尚的饰品店,还是旅游景区的小摊,能看到玛瑙首饰的身影。
然而,央视曾曝光的一则暗访视频,揭开了染色玛瑙背后令人触目惊心的秘密。
在一些黑作坊中,工人们将廉价的灰白玛瑙原料放入特制的药水中浸泡。
经过几天甚至数月的浸泡,原本毫不起眼的灰白玛瑙摇身一变,成为了颜色艳丽的“高档玛瑙”。
随后,再经过高温处理和注胶等工序,这些“加工玛瑙”就流入了市场,价格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
今年,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串色彩鲜艳的玛瑙项链,佩戴一段时间后,颈部出现了严重的红肿、瘙痒症状,就医检查后发现是重金属过敏。
经检测,这条项链正是由染色玛瑙制成的,其中含有的铬、砷、汞、铅等重金属严重超标。
有专家指出,长期佩戴染色玛瑙,这些重金属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甚至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说到这,有不少网友要问了,那我们该如何辨别买到的玛瑙是否是染色玛瑙呢?
天然玛瑙颜色自然通透,色带界限清晰,层次丰富;而染色玛瑙颜色艳丽却死板,色带界限浑浊,有过渡色。
天然玛瑙质地坚硬,轻微碰撞不易留下痕迹,纹理清晰;而染色玛瑙质地被破坏,硬度降低,磕碰后易有痕迹,纹理也不明显。
挑选琳琅满目的玛瑙首饰时,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别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除了染色玛瑙,水晶也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美丽杀手”之一。
近年来,水晶凭借其颜值高、寓意佳、性价比高的特点,成为潮流消费新趋势,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明星的带货更是让水晶市场火爆异常,然而,这股水晶热潮的背后,却是造假频发的乱象。
有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水晶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科技与狠活”。
不少商家打着天然水晶的旗号,实际销售的却是染色、炒蜡甚至用玻璃冒充的假货。
消费者陈丽丽在网上看到水晶能提升运势的宣传后,花费1420元购买了两串绿幽灵手串和一串金发晶手串。
收到货后,她发现绿幽灵手串内部有明显染色块,颜色不均匀,金发晶手串孔道发黄,疑似有炒蜡痕迹。
经检测,这些手串均为染色水晶。
还有消费者张涛,花费438元购入一个号称天然水晶的黄水晶球,收到后却发现水晶球异常沉重。
张涛联系商家索要质检报告后,竟发现报告显示产品材质为方解石,并非水晶。
当他与商家沟通时,商家不仅推诿责任,甚至迅速下架商品,更改材质信息。
在一些投诉平台上,近一年来关于水晶的投诉超1400条,主要集中在商家虚假宣传、材质造假等问题。
据东海县水晶产业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吴清峰介绍,水晶特指天然水晶,需满足天生天长、成分是二氧化硅和透明晶体三个特性。
但许多商家通过混淆概念造假,用玻璃、亚克力、合成水晶等冒充天然水晶,或者对低品质水晶进行染色、拼接等优化处理。
长期佩戴这些假水晶或经过有害处理的水晶,其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体皮肤、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健康风险。
除了染色玛瑙和假水晶外,低镀金饰品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在一些小饰品店,我们常常能看到价格低廉、外观闪亮的低镀金饰品,它们被制成项链、手链、耳环等,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
然而,这些看似可爱的饰品,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央媒曾报道,低镀金饰品在制作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在内部使用劣质金属,表面仅镀上一层薄薄的金。
而这些劣质金属中,可能含有大量的铅、镍、镉等重金属。
当人们佩戴这些饰品时,汗水会使表面的镀金层逐渐磨损,内部的重金属就会暴露出来,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2024年,一位年轻女孩由于长期佩戴一款低镀金手链,手腕处出现了皮疹、水泡等过敏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
经检测,这条手链中的镍含量严重超标。
医生表示,长期接触镍等重金属,不仅会导致皮肤过敏,还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长期积累甚至有致癌风险。
更可怕的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皮肤更为娇嫩,抵抗力较弱,佩戴低镀金饰品的危害更大。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让饰品更具吸引力,还会在表面添加一些含铅的涂料,儿童在啃咬饰品时,很容易摄入铅,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
浙江一位妈妈就踩过这个坑:她给4岁女儿买了一条10元包邮的公主项链,孩子戴了半个月后,突然频繁哭闹、食欲不振。
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血铅含量远超正常值,罪魁祸首就是那条已经掉色的项链。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赶紧摸了摸身上的首饰?其实,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所有首饰,爱美是天性,适当佩戴能增添自信与愉悦。
但关键是要学会避坑,别让美丽变成负担。
买首饰时,记住这几个小技巧:优先选正规品牌,查看材质检测报告,别信治病、转运等夸大宣传,首饰的本质是装饰。
给孩子戴首饰更要谨慎,材质安全比款式重要,定期检查首饰是否有磨损、掉色,发现问题及时停用。
央媒的曝光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提醒我们:健康永远比短暂的美丽更重要。毕竟,真正的精致,从来不是靠首饰堆砌的,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健康的珍视。愿我们都能在爱美的路上,守住底线,活得漂亮,更活得安心。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2025-07-30——《断!舍!离!致癌物超标,廉价饰品成为“美丽刑具”》
2.陕西榆林妇联——2019-06-12——《央视曝光!平时身上戴这种东西真的会致癌,你可能就在用……》
3.新华网——2025-08-10——《高毒性重金属超标,有人已中招!提醒:夏季高发,不要长时间接触》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