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一幢古式斜檐闷顶二层小楼在现代都市中格外引人注目——金色琉璃瓦的屋顶,雕花仿古的廊檐,四根红漆立柱,古朴而庄重。
鲜为人知的是,这里作为审判日本战犯的特别军事法庭,曾公开审判36名侵华日军战犯,这里也是二战后最后一次对战犯罪行的清算之地。
中国人独立审判侵略者
当年的法庭旧址,今天已经成为一座有着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陈列馆。推开陈列馆大门,“正义审判”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陈列馆用蜡像逼真地还原了当年的审判现场:审判长、审判员和公诉人的表情庄严肃穆,所有受审战犯垂首站立,等待着历史的判决。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的外景(受访者供图)
1956年4月,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中国政府成立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辽宁省的沈阳市和山西省的太原市,对45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沈阳是这次审判的主审地,36名战犯在此受审。
当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首次开庭,对侵华日军117师团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8名战犯进行审判。同年7月1日至20日,对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等28名战犯进行审判。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副主任王萌说,这次审判是饱受外侮的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自己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独立自主地审判外国侵略者。
距离法庭约3公里的柳条湖,就是当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炮轰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点燃侵华战争的战火。25年后,在同一座城市,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日本战犯的罪行进行法律清算。
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孟月明说:“这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无论侵略者有多么凶残和强大,最终的宿命都是接受历史的审判。”
受审战犯全部认罪悔罪
在二战战犯的审判史上,沈阳审判创造了一个奇迹:所有受审战犯均认罪悔罪,甚至当庭跪倒在地,祈求中国人民的原谅。
记者查阅了当年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的庭审记录,曾策划杀害东北抗联著名将领赵尚志的日本战犯田井久二郎在最后陈述中说:“我真正是个日本鬼子。被害者们以及失去父母、失去孩子、失去妻子、失去兄弟的人们的血的呼声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感到惭愧。现在我要重新做一个真正的人,向中国人民诚恳谢罪。”
沈阳审判庭审现场(新华社发)
在审判二战战犯的军事法庭上,许多战犯百般狡辩、拒不认罪。而沈阳审判的情形截然相反,形成鲜明对比。奥秘何在?
曾担任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的金源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对在侵略中国期间犯下严重罪行的日本战犯,是着重于惩罚,还是立足于改造?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维护世界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日本战犯采取并实行了教育改造的方针。”
“经过细致耐心的教育改造,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罪大恶极的战犯,获得人性的回归。他们的思想开始转变,认识到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徐铭说。
重证据、重事实、重程序,严格遵循法律原则,是沈阳审判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充分保障被告人权利,法庭为每一名被告指定了辩护律师,允许战犯进行自辩和最后陈述。最终通过各种证据材料相互印证,形成完整链条,将被告人的罪行板上钉钉,记入历史。
当年繁复严密的取证工作,给检察官郭春来留下深刻印象。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一项犯罪事实必须有五个方面共同佐证。一是审讯笔录,二是战犯的罪行交代材料,三是经过确认的证人材料,四是档案材料,五是同案犯的检举揭发。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超越时代的答案
今年6月,重新开放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迎来几位特殊的参观者,他们是日本“抚顺奇迹继承会”的成员。
“抚顺奇迹继承会”关西支部代表野津加代子说,日本战犯们从这里走出去,获得新生,堪称世界奇迹。“战争给人民带来惨痛悲剧,希望我们可以为日中友好贡献一份力量。”
许多日本战犯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重回故土,见到亲人。1956年的沈阳审判,对其中职务较高、罪行较重的战犯分别判处12年至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对其他战犯全部免予起诉,释放回国。
被告进入法庭(新华社发)
“我的罪行是极其严重的,认罪是一辈子的事情……侵略战争,绝对不能允许再度发生,也不能让后一代人再走这一条错误的道路。”侵华日军59师团原中将师团长藤田茂用尽他的余生,践行了他在法庭上的忏悔,回国后和其他释放战犯成立“中国归还者联络会”。
以现身说法揭批侵华日军的残暴,将殉难中国劳工的遗骨归还,组织成员去中国谢罪,批判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中归联”成员用实际行动在日本开展和平反战活动,并积极从事日中友好交流。
2002年,随着成员们年事已高,许多人逐渐离世,“中归联”宣告解散。一群日本年轻人接过接力棒,成立“抚顺奇迹继承会”,为中日友好开展各种活动。“抚顺奇迹”的故事今天仍在继续。
距离沈阳审判法庭旧址不到50公里,由“中归联”成员集资修建的“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矗立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内。连同基座高6米的云白大理石碑身上,用中日两国文字刻有这样一段碑文:“我们在长达15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犯下了烧杀抢的滔天罪行……在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的诚意,刻下决不允许再发生侵略战争、为和平与日中友好的誓言。”
当复仇和宽恕同时摆在眼前,沈阳审判给出的答案可能超越时代:正义的终极目的,是让悲剧永不重演。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8月14日第9版
来源:参考消息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