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27万菲律宾民众在洪水中苦苦等待时,那些平日里在南海问题上声声相挺的"铁杆伙伴们"却集体装聋作哑。
反倒让马科斯想起了曾经"掏心掏肺"援助过自己的中国。
作者-山
这组数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截至7月28日,菲律宾遭遇三台风叠加侵袭,627万人受灾,31人死亡,经济损失逼近10亿人民币。
192个市镇宣布灾难状态,洪水轻易漫过堤坝,民众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泡在黄泥汤里,不禁要问:政府每年号称投入天价的防洪预算,钱都去哪了?
然而更让人心寒的,是所谓"盟友"的表现。
美国这个"铁杆大哥"做了什么?
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象征性地给了1380万比索,约合25万美元的援助。
这笔钱少得可怜,仅相当于菲律宾基础设施损失的0.03%,别说重建基础设施了,可能连一条像样的乡村水泥路都修不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什么呢?
就在灾害发生前一周,美国还批准向菲出售价值55.8亿美元的F-16战斗机。
买武器时几十亿美元眼都不眨,救灾时几十万美元就算"尽力了"。
这种行为就像一个在你耳边甜言蜜语的渣男,真到你需要他搭把手的时候,他却揣着口袋吹起了口哨。
日本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
这个在南海问题上与菲律宾互动频频的伙伴,此刻也玩起了"失踪"。
没有具体的援助计划,没有物资清单,只有模糊的外交辞令。
至于澳大利亚,这个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发声的国家,干脆就没声音了。
所谓盟友,原来只在地图上画圈、搞地缘政治时显得热情,真到了救灾这种需要出钱出力的实在事上,一个个都变成了精明的会计师。
回头看看那些年的事,对比更加强烈。
过去,菲律宾但凡遭遇大灾,中国的援助总是最快抵达的。
2021年超强台风"海燕"侵袭时,中国迅速提供价值800万比索的食品包与4725吨大米。
2022年洪灾期间,中方又捐赠500万人民币救灾资金及价值2000万人民币的物资。
中国驻菲使馆联合中资企业、侨团快速动员,参与灾后重建和医疗救援。
世界卫生组织驻菲律宾代表处反馈,中国援助物资到位速度和实际效用均居各国际合作方前列。
这种务实的帮助,是菲律宾民众能切身感受到的真金白银。
但这次,北京罕见地保持了沉默。
这份沉默也怪不得中国无情。
自从马科斯总统上台,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一头扎进了美国的怀抱,马尼拉不仅主动叫停了与中国的多个大型基建合作项目,还积极为美军在南海增开基地。
几乎是将"我是美国代理人"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
更有甚者,菲律宾国内一些政客和媒体,还屡屡对中国的援助动机进行毫无根据的揣测和污蔑。
他们一边接受着帮助,一边怀疑这碗饭里有毒。
把朋友当成敌人,把善意当成阴谋,反复横跳之后,又怎能指望对方在你落难时,还能像从前一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今天的局面,可以说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而马科斯这个时候终于知道中国的好了。
7月28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他宣称"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不与任何人为敌"。
试图塑造中立外交形象,但这番表态与其实际行动形成强烈反差。
翻脸比翻书还快,但灾难来临时才知道谁是真朋友。
在这场国际象棋里,菲律宾以为自己是车,其实只是个兵。
马科斯政府的这套外交组合拳,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功利的盘算。
用南海的战略位置,去交换美日等国的经济"红包"。
他天真地认为,只要在军事上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就能换来大笔的投资和贸易优惠。
让菲律宾经济一飞冲天,这个算盘,打得实在是太响了。
他寄予厚望的"吕宋经济走廊"呢?
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看到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本想靠着这个项目提振经济,结果却成了挂在天边的画饼。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他最近的访美之行。
马科斯满怀期待地想深化合作,却被美国上了一堂"现实主义"的教育课。
华盛顿给出的"大礼",是同意将菲律宾的关税下调一个百分点。
听起来不错?
可交换条件是,菲律宾必须对美国全面开放零关税市场。
这哪是合作,这分明是城下之盟。
用一个微不足道的甜头,换走你整个市场的准入权,这种"羞辱式让步",让马尼拉颜面扫地。
最致命的打击,或许来自特朗普的一句"实话"。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不介意菲律宾与中国交好"。
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碎了马尼拉的幻想。
这也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美国的全球战略里,菲律宾从来不是平等的伙伴。
而是一枚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才显得有用的棋子。
需要你对抗中国时,你是"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
当这枚棋子的利用价值下降,或者美国自身的战略目标转移时,你的死活,华盛顿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将国家命运押宝在这样一份虚无缥缈的"承诺"上,无异于一场豪赌。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马科斯政府显然快要输光底裤了。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在国际政治里同样管用。
焦头烂额的马科斯,在国情咨文里试图挽回颜面。
宣称"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不与任何人为敌"。
这番话听起来很中立,很动听,但对比他上任以来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格外滑稽和苍白。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耐心也正在被耗尽。
在最近的选举中,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强势回归,其家族成员的弹劾案也未能通过。
这不仅仅是政治家族的胜利,更是菲律宾内部政治风暴正式拉开序幕的信号。
副总统萨拉·杜特尔特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她的势力正在向参议院和军方渗透,形成对马科斯政府的强大反作用力。
马科斯发现,自己正被当初亲手点燃的内政外交之火,从前后两面炙烤着。
外部盟友靠不住,经济牌打不响,内部政敌又在步步紧逼。
专家指出,菲律宾这次的遭遇,为国际政治学提供了一个"代理人陷阱"的经典样本。
承担对抗责任却得不到实质保护,损害与邻国关系却换不来真正支持。
这种困境不是菲律宾独有的,而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普遍宿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多个国际组织建议,菲律宾应该摒弃短期的"选边站队"思维。
聚焦内政民生与区域合作,重建与中国等周边国家的信任。
推动多边机制下的联合防灾与协同发展。
中国作为搬不走的邻居,在历次灾害中的援助记录有目共睹。
菲律宾亚洲政策观察机构数据显示,2020-2024年间,中国对菲灾后重建领域援助金额和项目数均为东盟国家之首。
部分受援地区的受灾民众认为中国援助更"实用、接地气"。
这种务实的帮助,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马科斯政府若不能认清形势,继续在大国博弈中摇摆,不仅将失去民众信任,更可能让菲律宾沦为国际政治的牺牲品。
这场台风不仅冲毁了菲律宾的堤坝,更冲垮了一些人对"盟友关系"的美好幻想。真正的朋友,从来不是在地图上画圈的人,而是在你最需要时伸出手的人。
马科斯政府的外交调整或许已经悄然开始,但破镜重圆需要时间。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小国的生存智慧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要因为远方的承诺而疏远身边的邻居。
你觉得菲律宾还有机会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吗?在人道主义与地缘政治的较量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