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古今谈

芝麻古今谈

作者:刘殿才

芝麻,也称脂麻,古代叫胡麻、油麻。《广雅》上又有"狗虱"、"方茎"、"巨胜"、"藤弘"等名。《本草纲目》释为:"巨胜,即胡麻之角,巨为方胜者,方茎以茎名,狗虱以形名,油麻谓其多脂油,藤弘去亦巨也。"

芝麻原产西域。据《汉书》载:"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来,故名胡麻,以别中国大麻也"。芝麻传入后,汉唐时人们多作粮食食用。杨晔在《膳夫径手录》中称,唐人将芝麻退皮以后,经过九蒸九晒,晒干了再做饭或煮粥,当时把这种做法称为是"仙多"。

汉唐时盛极一时的"胡饼",是用面粉与芝麻烙烤而成的,唐代长安辅兴坊制作的闻名全国,白居易为此曾写下了"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的诗句。现在的芝麻烧饼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到了宋代,人们开始用芝麻榨油。

芝麻含油量丰富,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含油量约在46%-54%之间。油中主要成份为油酸、亚油酸及甘油脂,其它还含有脂麻素、酯麻油酚、卵磷脂、蛋白质、蔗糖、钙、磷、铁等矿物质,亚油酸含量高达 40%左右,比花生油高出两倍,是菜籽油的3倍。用芝麻做成的酱,含铁量最高,比猪肝的含铁量还高出1倍。据测验,每100克芝麻酱中含铁量是58毫克。因此,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百谷不为过"的评价。

芝麻有黑白之分,除食用外,它又是一味良药,尤其是黑芝麻更佳。不但性甘平,而且气味芳香,是疗效功倍的滋补养强壮剂。《三辅黄图》(卷二)曾云:"鲁女生,长乐人,初饵胡麻,乃永绝谷,八十 余年,少壮,色如桃花。"

《本草经》也说:"久服(胡麻)轻身不老",《抱朴子》还有食胡麻"一年面美,身体滑,二年白发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入水不濡,五年入火不燋,六年走及奔马。"这些记载有些 神秘感,但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称:"芝麻主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长肌肉,填髓骨,久服轻身不老, 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补中益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大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疗百病。"

芝麻油中含有天然维生素E复合体,是一味时兴的抗病延年物质,它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可以防治血管硬化和减少高血压。特别是黑芝麻,润肠、活血、乌发和滋补功效更好,对于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均有疗效。还适用于滋补肝肾、津液不足、贫血萎黄、大便燥结等症。还可防止维生素分解,助消化和增强吸水能力。据报道,芝麻油还是一种促凝血药,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因此,很早以前,营养学家就推荐把芝麻油用在患多种慢性病人的食谱里,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芝麻在轻工业上又是上等原料,可制肥皂、油墨、复写纸、机械润滑油和保护剂等,在农业、食品等行业中用途都非常广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作者。

作者:刘殿才

编辑:海贝儿

#我要上微头条# #兰州头条# #记录我的生活# @头条创作者加油站 #散文# #头条首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美食   古今   芝麻   胡麻   芝麻   芝麻油   本草纲目   含油量   神经炎   黑芝麻   汉唐   李时珍   奔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