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德国宣布将于2026年前全面移除中国5G设备。华尔街日报称,德国运营商市值蒸发超50亿欧元,德国制造业协会预测因中德摩擦损失或超200亿欧元。中国工信部不到24小时宣布6G重磅突破,全球专利份额35%,遥遥领先。
德国这一轮“去华为化”绝非一时冲动。自2018年以来,美国持续对欧洲施加压力,要求盟友排查并排除中国通信企业设备。
德国原本采取两边不得罪的“中间路线”,立法严审但未一刀切。直到北约华盛顿峰会后,德国高层在美方推动下,以“安全风险”为由,决定全面移除华为、中兴等中国5G组件。
此决策一经公布,德国国内“炸锅”:德国电信、沃达丰等运营商公开反对,直言数十亿欧元投入即将打水漂。
多家运营商警告,拆除行动将令德国5G网络建设进度大幅落后,不仅难以追赶中国,甚至可能被法国等邻国赶超,直接跌出全球5G第一梯队。
经济界同样忧心忡忡。德国制造业、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经济学家警告,一旦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德国制造业损失或高达200亿欧元。
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美国关税政策已经让德国在2025-2028年间累计损失高达2900亿欧元。如果再丢失中国市场,欧洲“火车头”恐怕将动力不足。
中方反应迅速。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严正抗议,称德国此举是“赤裸裸的政治歧视”,严重损害双方互信,表明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利益。
德国刚刚公布拆除计划,不到24小时,中国工信部便高调发布6G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在太赫兹波通信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传输速率比5G提升近百倍。
中国首次明确提出,预计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消息不仅是对德国的“技术回击”,更是对全球科技格局的宣示。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出的太赫兹偏振调制器,能在1.6-3.4THz区间实现高精度动态调控,为高速传输和光谱检测提供坚实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团队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完成了1.26公里、84Gbps无压缩8K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标志着太赫兹通信已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中国在6G底层技术专利数量已超越欧盟,相关论文发表量占全球40%以上,是美国的两倍。IMT-2030(6G)推进组发布50余项研究成果,涵盖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关键技术领域,并与欧盟、韩国等国家实现深度合作。全国范围内已建成28个6G外场试验站,正在实际环境中开展技术验证。
全球6G研发已进入白热化。美国“Next G联盟”联合高通、苹果等巨头加速布局,欧盟借助“Hexa-X”项目整合科研资源。
尽管如此,中国6G潜在关键专利已占全球35%,远超美国(18%)和欧洲(13%)。日本软银、欧洲议会等通过专利收购、立法等方式积极寻求深度参与中国6G项目,显示出“技术脱钩”与“合作需求”并存的复杂局面。
中国的产业策略日益清晰——“稳准狠”三字诀贯穿始终。一面强力推进自主创新,布局6G底层专利和标准,另一面强调开放合作。
华为慕尼黑研发中心持续扩招,中兴等企业积极与德企分享测试数据。中国工信部表态,科技不应被政治化,呼吁国际社会坚持开放合作,反对“技术壁垒”与“脱钩断链”。
德国则陷入“拆旧建新”的两难。既要配合美国“去中国化”,又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经济代价。德国运营商和制造业企业已感受到巨大风险和成本压力。部分德国观察家直言,这种“拆旧建新”实为战略短视,损人不利己。
全球通信技术体系正在重塑。中国通过专利领先、产业链整合、国际标准制定和应用场景创新,逐步掌握全球通信技术的话语权。
面对德美等国技术封锁,中国以持续创新和开放合作形成有效应对,成为全球通信产业的新范式推动者。
美国对欧洲“科技脱钩”路径已持续多年。2018年至今,美方不断推动欧盟国家排除中国高科技设备,迫使德国等国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艰难抉择。
7月,德国终于公开配合美国政策,宣布移除中国5G设备。中国随即以6G重大突破“秀肌肉”,不仅在技术上给出强硬信号,也为全球通信产业结构调整埋下伏笔。
德国国内舆论分裂严重。运营商和产业界警告,若中国进行反制,德国经济损失将远超预期。全球技术竞争已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专利与市场之争,更是产业话语权、供应链安全和创新生态的多维博弈。
中国的6G战略已成为全球焦点。专利、论文、试验网和产业生态建设全线领先,IMT-2030等平台为全球通信合作提供新标准、技术和资源。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以持续创新和合作姿态,展示了大国科技产业的战略自信。
德国拆除中国设备,意在配合美国完成高科技“脱钩”。中方不到24小时用科技实力回击,以6G突破和全球专利领先稳住阵脚。6G专利、论文、外场试验等核心指标,中国均已实现超越,全球通信格局正被重塑。
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德国和欧洲必须在经济与战略、技术封锁与开放、市场利益与安全考量中做出抉择。
中国以“稳准狠”的创新步伐,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技术范式。未来全球产业链重组、技术标准之争,注定将更加精彩。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5-07-08 06:37:经济增长乏力,能源成本上涨,德国针对“贴补”工业用电意见不一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