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失联了,娶小50岁娇妻的“艺林佳话”变成“求锤得锤”的笑话



文丨将爷



今天周末,午间小酌,借七分醉意,日撅一下范曾吧。

从昨晚开始,范曾失联消息,就在刷屏。今天,各大媒体也都在爆瓜:

按理说,对这个87岁老人失联,从公序良俗讲,我应表达忧虑悲悯,不应落井下石。

但,对范曾,我偏不。我记仇。

我写过范曾多次,基本都被不讲理地给灭了。

当然,我也估摸着,范曾这次失联,不会被弄死的,基本也就是家庭争财产的狗血闹剧。

说白了,这是阳谋,不是阴谋。多半是范门大闹一场,亲友各得其利。

此时,离去年范曾高调秀恩爱娶小50岁第四任娇妻徐萌,不过一年多点时间。

去年蜜月期,老范一展其狗屁文才,逻辑不通地LOW逼自封,他与徐萌结婚是“艺林佳话”。

时间会说话,不过一年多,范老头求锤得锤,求虐得虐,求骗得骗。

网上关于范曾这次的瓜,太多了。

比如,这个有些身份的大V,在说四夫人徐萌出轨了。

这个曝光还说,徐萌把与前夫的那些孩子都改姓了范,估计就是剑指继承权。

更大的瓜,是说范曾这位小娇妻,联手了范曾的继子,一起倒卖范曾的字画,涉及数亿巨资。当然,徐娇娘的出轨对象,也指向范曾继子。

乱伦啊!

不过,发生在范曾身上,不奇怪。夫妻隔着半个世纪的差距嘛。

众所周知,作为严肃自媒体,太八卦的东西我不沾。如果不是范曾本身属于“骚体”,我都不愿说他的风月故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年前的“一树梨花压海棠”,看来还是梨花太软,压不动。

海棠寂寞,需要另寻坚硬的支点。

可怜范曾一世骚名,自以为伉俪情深,自赞是艺林佳话,最后还是扛不过一个硬道理:

再伟大的爱情,终究还是要到床上来验证。

真不知道,这一年光景,面对范曾朽变枯木的躯体,在很多冷寂的夜晚,徐夫人有没有如此经典的表达——大郎,把药喝了吧。

这哪是什么艺林佳话,分明就是坊间丑闻。

当然,非要找些深度思考空间,我只能这样想:

从医学上讲,范曾能否刷新中国男性生理反应的年龄极限呢?

从哲学上讲,相差50岁的男女融合,其核心驱动力,到底是真爱还是欲望?

从经济学角度,女方嫁超过50岁以上的男人,到底属于短线投资,还是容易被套牢?

从伦理学角度,……

算了,涉及到禽兽和人的关系,不说了。

当然,超越年龄差距的婚姻,也不能简单进行道德指摘。

比如,我刚才表达,容易被联想是在背刺杨振宁和翁小姐!

其实不是的,比起范曾与徐萌,杨振宁和翁帆,还是可以说成是“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更何况,时间作证,翁小姐这么多年,真是在为科学而献身。

徐萌嫁范增,恐怕就不是为艺术献身了。

从今天范曾女儿的通告来看,这个大瓜,主题也就是“范曾私产争夺记”。

不装,我是极其讨厌范曾这个人。

这些年,我剖析范曾的文章,基本没有活下来。

去年范曾高调大婚时,全网都对范曾进行恶搞讽刺,当时,我感叹说“活到老依然声名狼藉的人生不值得过”。

其实,我说的“声名狼藉”,并不是只是指向范曾娶小老婆这种事。

毕竟,颤颤巍巍的范曾,和满脸写着欲望的徐小姐,怎么搞,也都难以给人审美愉悦的感受。

我对范曾最大的意难平,是因为他在那个特殊年代,疯狂地举报陷害沈从文,极致跪舔谄媚郭沫若……

这类行为,让我觉得范曾的品德、品性、品行、品质、品位、品相,都太低下了。

当然,对此我不原谅,也是因为范曾从不忏悔。

这种不忏悔,无法完成救赎,就是要遭报应的。

在我看来,这次范曾失联,后宫叛乱,家族内讧,正是私德不彰与公德缺损的报应。

去年8月17日,我曾写过《今天是沈从文逝世36周年,当年陷害他的范曾正在度蜜月》一文,但,也被灭了。

当时,想到沈从文的悲怆遭遇,想到范曾对沈从文的告密构陷,我写得近乎落泪。

后来,竟有范曾的门下走狗,扛着“海里来的关系”,要求删稿。

在不可抗力的干预之下,那文章步于5.8万阅读。

啰嗦一下,沈从文是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也是我大学论文的研究对象,说是我专业和精神老师也不为过。

所以,我当然会痛恨迫害陷害沈从文最狠的人。

郭沫若和范曾,就是代表性人物。

范曾起家,就是靠攀附权贵得来的,对,就是巴结郭沫若。

大学毕业时,范曾守在郭家门外,苦等郭氏前来,然后极尽巴结之能事。

在得到郭的题字后,他利用自己敢于钻营,擅于投机的特点,混出来了。

沈从文这人,太迂,太朴,太直,太真。

当年,他写《论郭沫若》时,直指“郭沫若……创作是失败了……他看准了时代的变,知道这变中怎么样可以把自己放在时代前面,他就这样做。”

这就是在日撅郭媚功太深,总能勇立潮头,总在朝天献菊。

因言获罪。在那个不堪岁月中,沈遭遇了无边无际的构陷和灭绝人性的虐待。

其中,范曾就是告密者,就是打手。他写了大量大字报,对沈从文进行举报污名诬告。

那些年,沈从文甚至被逼到抠厕所墙缝里的污垢……那段岁月,原谅我不敢写,一碰,就是一次锥心疼痛。

最不堪的是,沈从文本是范曾的贵人和恩人。

当年,范曾因为得罪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毕业分配被发往边寨。后来,他托人带信向沈从文求助。

沈从文费尽心力,最后借周总理指示完成服饰图录课题,才把范曾调到身边协助自己,让其得以留京。

农夫和蛇的故事,在沈从文和范曾身上,体现得淋离尽致。

现在查看大量名人对范曾评价,就会发现,有个说法最为集中——厮人本是中山狼!

时间回到此时,范曾失联,不是狼来了,而是狼走了。

所以,网上根本读不到任何同情之语,都在觉得好爽好劲爆。

范曾求锤得锤,徐萌求财得财。

历史不忍直视,历史需要忏悔。

愿历史永不倒退,愿人格永不受辱,愿老贼闷死软胸,愿宵小万蛆啃噬。

此时,我最喜欢的沈从文先生,已经离世37年。

人们越来越怀念他的云水生涯,这,就是一个人通过文化和人品,复活了。

范曾从那个豪门之外的乞讨少年,到尴娶小50岁的八旬老翁,终于活到了失联的人生。

这是大师活成小丑的生动片断。

今天文章收尾,原谅我要用一下沈从文这个经典语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真的觉得,范曾回不回来,对这个世界真的不重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娱乐   艺林   佳话   笑话   郭沫若   继子   时间   声名狼藉   当年   去年   小姐   梨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