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全球聚焦。特朗普缺席,三项对华要求无一被中方采纳,反而被中方策略性应对。短短一天,牵动全球资本市场,稀土、农产品、能源板块波动加剧。
各国领导人名单公布,特朗普的缺席引起外界热议。美方对外口径含糊,既未明确表示未受邀,也未承认主动回避。美国国内媒体分析,原因复杂:既有对亚太安全格局的考量,也与中美贸易争端的僵局有关。日经亚洲、路透社等在8月最后一周的专栏中,都把“特朗普缺席”列为今年亚太局势的最大悬念之一。
美国国务院一位匿名官员对CNBC表示,华盛顿对北京大规模阅兵活动的政治信号始终保持谨慎,担心在中美关系最敏感的时刻,任何高调动作都会被视为对中国崛起的认可。与此同时,美方高层在8月下旬密集讨论对华政策调整,贸易、能源、地缘战略三线并举。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关系到高科技、国防、绿色能源。8月中旬,国际稀土市场价格连续三周上涨,伦敦金属交易所数据显示,中国稀土氧化物报价年内涨幅已超21%。美国对华稀土依赖度高企,2024年全美稀土进口总量中,约八成来自中国。
特朗普团队在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后,向中方提出确保美国稀土磁体供应的要求。美国商务部威胁,若中国拒绝,可能对稀土相关产品加征高达200%关税。美方还试图以高新技术合作为交换,但中方以国家战略安全、环境保护为由,坚决拒绝单边让利。业内专家指出,全球稀土替代难度极高,美国本土稀土冶炼能力短期难以形成产业链闭环。
磁体
细看今年8月的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8%,稀土磁体需求增速明显。中国作为稀土产业链核心,议价能力持续上升。美方的压力反而促使中方进一步完善稀土出口政策,加强资源保护和价格管理,全球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关切重点。
2025年8月,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全年大豆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出口库存激增。特朗普团队提出,希望中国将美豆采购量提升至当前的三至四倍。美方认为,只有扩大出口,才能缓解国内农产品滞销压力。
但中国采购策略已发生根本改变。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迅速占据中国市场份额。联合国粮农组织(FAO)8月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规模已达美国的1.7倍。美豆价格波动大,加之贸易政策不确定,中国企业更青睐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在8月的中美农业磋商中,中方代表团明确反对“强买强卖”,强调贸易应遵循市场化和多元化原则。美国农业协会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坦言,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已成为美农最大隐忧。中方的策略回应,既防范了贸易霸凌,也保障了国内农业安全。
俄乌冲突持续,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剧烈。8月,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冲高至每桶92美元。特朗普为遏制俄罗斯能源出口,要求中国降低甚至中止俄罗斯石油采购。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瑞典与中方“一对一”交涉,未达成协议。
中国的能源进口战略高度多元化。国家能源局8月数据披露,俄罗斯、沙特、伊拉克等多国成为中国石油供应主力。俄油在中国石油进口结构中占比约19%,但中长期协议和人民币结算机制,极大增强了中国对外部压力的抗冲击力。
国际能源署(IEA)8月月报评论,中美围绕俄油问题的博弈,实质是全球能源秩序重塑的一部分。中国没有屈从美方压力,反而通过深化与俄罗斯等国的能源合作,稳固了自身能源安全防线。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第23届华盛顿中国文化节上的发言,成为中美关系微妙转折点。8月31日,他强调,80年前中美并肩抗战,今天更需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谢锋大使呼吁美方“注意身份”,暗示双方应在平等基础上处理分歧。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
美国驻华大使馆近期动作频频,频繁就经贸、人权、地区安全等议题公开发声。中方始终坚持理性、克制,强调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分歧。8月最后一周,中美外交团队多次非正式沟通,涉及经贸、能源、地区安全、全球治理等多个层面。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8月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2.7%。大国博弈背景下,任何一次外交互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九三阅兵期间,中方通过拒绝美方三个关键要求,向世界释放了清晰信号: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交换,战略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中方拒绝美方三个关键要求
稀土、农产品、能源三大战场,映射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与风险。8月以来,全球科技企业加速“去风险”布局,增持关键原材料库存。苹果、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均在季度财报中强调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美国试图推动本土替代,但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农产品领域,南美、黑海等地的产能提升,重构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削弱了美方利用农产品施压的能力。
能源方面,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供应链碎片化。中国通过长期协议和本币结算,抵御了外部冲击。美方施压未果,国际油价短暂波动后趋于稳定。
三项要求均遭拒绝,凸显中方在维护核心利益上的战略定力。中国未因短期贸易利益让渡长远安全,也未因外部压力调整国家政策。美方的“极限施压”模式遭遇中方“以守为攻”的新型回应。
中美之间并非完全对立。8月下旬,双方在气候变化、全球抗疫等领域有初步技术合作意向。全球智库普遍认为,竞争与合作并存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主旋律。
联合国秘书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部门在8月发表声明,呼吁中美双方通过对话管控分歧,维护全球稳定。新兴经济体普遍支持中国在稀土、能源等领域的主权立场。国际金融市场则密切关注中美关系走向,全球产业链布局和资本流动随之调整。
参考资料:中国驻美大使:要维护战后国际秩序,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2025-08-31 22:24·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