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十一之前,就出现了3大反常现象,还有一个令人担忧

明天就是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了。

往年在国庆之前早已经是热门景点预订火爆、节日消费提前升温的景象。

但今年画风突变,国庆前夕竟“怪象”频出!

那么,究竟是哪3大反常现象的出现,让人不禁直呼“风向变了”。

更有一个现象,格外令人担忧。

反向旅游

往年过节的前两天,一般是火车票、门票、酒店一票难求的时候。

像大城市,北京、上海、西安这种热门城市也一般都已经是人山人海的状态。

可今年风向却彻底变了。

打开小红书、抖音,“县城旅游”“小众村落”成了流量密码。

有人分享在浙江丽水某县城住民宿,早上被鸟叫声吵醒,下午在河边老茶馆发呆,三天下来人均消费不到五百块。

底下评论区一片“求地名!”“这也太放松了吧~”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不爱大城市,爱上小县城了?

其实不是突然,而是受够了“排队两小时,拍照五分钟”的旅游模式。

现在他们更看重的是“松弛感”,不赶行程、不抢票、不人挤人,能真正放松下来。

这种“低消费+高情绪价值”的组合,精准戳中了当下年轻人想要“逃离内卷”的内心需求。

当然,也不是所有小县城都能火。

那些被网友热捧的地方,通常有几个特点:交通不算太麻烦、有一定的自然风景或人文底蕴、当地消费实在、没那么商业化。

比如广西崇左、安徽黟县一些冷门古村落,就因为“原始感保留得好”而被年轻人悄悄捧红。

不过要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向“小众目的地”,这些小地方会不会也慢慢变成“另一个热门”?

一位旅游策划人私下说:“很多县城已经开始急着修路扩民宿了,希望别把‘松弛’给修没了。”

水果自由真来了?

如果说旅游方式的转变是“主动选择”,那今年水果市场的变化,简直像是一场“价格惊喜”。

往年中秋前夕,水果礼盒尤其是高档水果,价格都会往上蹿一蹿。

可今年却反其道而行——“水果贵族”榴莲居然降价了!而且不是小降,是大幅度跳水。

有网友发帖说:“楼下水果店,榴莲一斤不到20块,我当场抱走一颗大的!”

除了榴莲,秋月梨、阳光玫瑰葡萄、软籽石榴这些往年节前必涨的水果,今年也集体“低调”起来。

有水果店老板说:“今年礼盒卖得慢,大家更爱挑实惠的散装水果自己吃。”

为什么水果会突然便宜?以榴莲为例,其实背后有好几个原因。

一是泰国、越南等产区今年大丰收,货源充足。

二是海关通关效率提高,运输成本降了。

三是国内年轻人对榴莲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销量上去后,单价反而能压下来。

有意思的是,现在年轻人过节送礼的观念也变了。

以前可能觉得拎一盒豪华包装的月饼才有面子,现在有人直接提一颗大榴莲去亲戚家:“又实在又有新意,大家一起剥着吃,氛围更好。”

不过,水果降价对果农和商家来说却是喜忧参半。

有批发商坦言:“销量是上去了,但利润薄了很多,只能靠走量。”

而一些主打高端礼盒的商家,今年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大家好像不那么愿意为包装买单了。”

家宴不偷懒了?预制菜突然“不香了”

如果说水果降价让人开心,那另一个“反常”却让不少高档餐厅有点头疼——预制菜卖不动了。

前两年,预制菜简直是节日家宴的“救星”。

尤其是那些号称“米其林口味、加热即食”的高档套餐,一度成为懒人必备、宴客神器。

可今年国庆前夕,不少餐厅发现预制菜订单量明显下滑,反而生鲜平台的蔬菜、肉类销量往上跑。

为什么大家突然不爱“省事”的预制菜了?

其实也不是突然,而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食材新鲜度”和“制作过程”。

有人直言:“预制菜的配料表越来越长,添加剂那么多,过节吃不太放心。”

也有人觉得:“过节一家人一起做饭才有仪式感,都吃预制菜,和点外卖有啥区别?”

九月份某知名餐饮品牌的预制菜被曝出保质期问题后,更多人开始转向“自家厨房”。

有网友调侃:“以前是我妈非要做饭,现在是我求着我妈教我做红烧肉。”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消费心态的转变:从“追求便捷”到“注重真实体验”。

大家不是不愿意花钱,而是更希望“钱花得值”。

买到的不仅是食物,还有一家人一起洗菜、炒菜、唠嗑的热闹气氛。

暗藏隐患!

不过,在旅游和消费呈现新趋势的同时,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也浮出水面——高风险旅游项目悄悄兴起,却暗藏安全隐患。

今年国庆,低空飞行、野外徒步、潜水冲浪等“刺激型项目”预订量明显上涨。

很多人抱着“平时没机会,假期挑战一下”的心态去尝试,却可能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今年五一期间,就有11名游客在三亚玩摩托艇时突遇大雨,和向导失散,在海上漂了一小时才获救;而上个月,也有游客在国外玩滑翔伞因设备问题坠海。

这些新闻并没有挡住大家的热情,反而有人觉得“事故是小概率事件”。

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所谓的“低价体验项目”,其实缺乏正规资质和安全保障。

比如某些徒步团由“野导游”带队,不熟悉路线也不配备安全设备,一些潜水项目用的装备陈旧,教练资质成疑。

一位救援队队员私下提醒:“很多人觉得偶尔玩一次没关系,但野外环境变数大,一旦出事就不是小事。”

他建议,玩这类项目前一定要查商家资质、看天气、评估自己的身体条件,“别用打卡心态去冒险”。

回过头看,今年国庆前的这些“反常”,其实都不是偶然。

旅游从“凑热闹”变成“找松弛”,消费从“看面子”变成“重实在”,高风险项目被更多人尝试却也带来隐患。

这些变化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怎样才算过好节”有了新理解。

不再盲目跟风,不再为虚荣买单,而是更看重真实的体验、放松的状态和安全的底线。

这不是“没钱了”或“玩不起了”,而是更多人开始清醒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无论去哪玩、怎么吃、尝试什么新项目,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愉快的国庆假期。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旅游   反常   风向   现象   榴莲   水果   国庆   往年   高档   项目   销量   礼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