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发烧,究竟感冒、新冠,还是支原体?一文教家长分辨清!

最近好多人「以为是感冒,结果阳了」。

新冠卷土重来,不仅仅是成年人,很多孩子也中招了。

最近不少家长反映,“感冒”的孩子又变多了,而且常常是一个班一大片,咳嗽拖得久、吃药无效、烧退了又反复,如果你家里有孩子最近也这样,一定要警惕了!

因为感冒、新冠和支原体感染后的症状有点像!一定要留心孩子的症状,知道是啥症状才能对症下药!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4月发布的哨点监测数据,新冠病毒和鼻病毒仍是儿童高发感染源,而在5~14岁学龄孩子中,肺炎支原体却是引起的住院主力军。这种“混合感染”,拖得久、咳得重,对常规退烧药和止咳药往往没用,家长必须格外当心。

那到底怎么区分?万一真是支原体,要怎么治?抗生素是不是就能解决?今天我们一次性讲清楚,也欢迎大家转发给身边有孩子的家庭,多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孩子遭罪!

一、新冠 vs 支原体:差不多的起手式,不一样的后续表现

新冠和支原体感染在最初阶段症状相似,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和感冒了也没什么区别,但等“第一波症状”过去,区别就开始显现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还有一个小窍门:新冠感染的孩子可能出现味觉或嗅觉的改变,而支原体则不会。这两个特征,是临床上常用来初步区分的信号之一。

下面这张表,可以帮你更直观地判断是哪种病在“作怪”:

特征

新冠感染

支原体感染

初期症状

发热、咽痛、肌肉酸痛

发热、咳嗽、咽痛

是否咳嗽

有,但较轻,不太持久

咳嗽是主症,尤其夜间干咳明显,持续2周以上

有无特殊表现

可出现味觉或嗅觉丧失

不会出现

是否高烧

可能高热,但持续不久

高热持续时间更长,反复退烧

年龄倾向

更常见于大龄儿童和成人

主要集中在5岁以上儿童

胸片/CT表现

多为磨玻璃影、肺部斑片影

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磨玻璃影交替出现

总的来说,新冠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快,病程短、恢复快;而支原体更像个“钝刀子”,拖着不走、咳得不轻。

如果家长能根据这些症状区别“风”还是“刀”,往往能更早识别问题、争取主动干预。

二、支原体感染该怎么治?——阿奇霉素是首选,但用法有讲究

支原体感染,说到底还是“细菌作怪”,但它披着病毒的外衣,不仅不容易被察觉,还时常对老一代抗生素“无动于衷”。

目前指南推荐的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阿奇霉素,不但能直接干扰支原体的蛋白合成,还能从侧面抑制炎症反应,让孩子少咳几天、恢复更快。

不过,光知道药名还不够,用对方式才关键。特别是面对已经确诊支原体感染的孩子,不管是主力发病的5岁以上,还是症状更重、需治疗的小龄儿童,喂药方式都不能将就

这时就不得不提一个更实用的选择——瓶装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它的优点是:兑一次水就能用完整个疗程,不用每天现兑,省时省力。配套的口服注射器还能根据孩子的体重精准分装,3.5ml、4ml这样的“小剂量”也能量得清清楚楚。对吞咽能力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尤其友好,操作方便,喂药也少折腾。

相比之下,袋装粉剂虽然便携,但每次都要倒粉、加水、搅拌,有时还要冲两遍杯,操作繁琐、剂量固定,不太适合体重较小或需要灵活调整剂量的孩子。而且美国药品说明里也明确指出:1g袋装阿奇霉素混悬剂不推荐用于儿童

几个关键用药提醒也别忽视:

一款药怎么吃、怎么给,远比“有没有效”更影响恢复的速度。选对形式、掌握方法,才是爸妈真正能帮上忙的地方。

三、不是所有咳嗽都用抗生素,爸妈千万别乱“补刀”

孩子一咳嗽,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该吃点抗生素?”尤其是阿奇霉素,觉得上次咳得厉害吃了有效,这次干脆也先来一片。

但阿源老师想说的是:这种操作,不仅不靠谱,还可能让真正需要用药的时候“没子弹”可用

比如普通病毒性感冒,本就不该用抗生素。如果硬吃,不但无效,还容易扰乱肠道菌群,甚至促进细菌产生耐药性。将来真遇上细菌感染,曾经“好用”的药就可能失效。

阿奇霉素虽然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它不是“咳嗽万能药”,只有在明确是细菌感染,比如支原体、衣原体时才建议使用。乱吃不仅白费,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腹泻、过敏,甚至影响免疫功能。

如果孩子只是轻咳几天、精神状态不错、吃睡正常,大概率是病毒性感冒,不需要抗生素;如果伴有持续高热、咳嗽升级、孩子萎靡不振,再由医生判断是否该用药。

抗生素是“救急的子弹”,不是“常备维他命”。用得对,是好帮手;用错了,反而可能添乱。

四、孩子咳嗽不止,什么情况下该去医院?

很多爸妈在孩子感冒咳嗽时,都会面临一个选择题:现在去医院,是不是“太早”?再等等,会不会“耽误了”?

确实,大多数轻微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不需要一咳嗽就扎堆跑医院。但也不是所有咳嗽都能“拖一拖”。有些症状一旦出现,说明问题可能不简单,必须及时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尽快去医院:

说到底,不是“咳多久”才该去医院,而是看孩子的整体状态。如果你发现孩子“不是简单地咳”,而是“整个人都不对劲了”,那就别犹豫,及时就诊,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处理方式。

早点干预,总比拖出大问题要好得多。

参考资料

[1]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4月,第14周—18周)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202505/t20250508_306641.html

[2]Miyashita N, Nakamori Y, Ogata M, et al. Clin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unity-Acquired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and COVID-19 Pneumonia. J Clin Med. 2022;11(4):96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标签:育儿   支原体   文教   家长   孩子   抗生素   症状   霉素   高热   儿童   细菌   病毒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