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大藏·阳江 | 800多年前的远洋航行中,船员如何消磨时光

一艘满载货物的船,其实是一个微型社会。航行中,船上有相当数量的人一起生活,会有大量的生活物资和个人携带物品。它相当于一个小型聚落,留下不同性质的遗存遗物。

“南海I号”出水的文物中,不光与贸易相关,还有许多船员远洋的生活用品。透过这些文物,一幅南宋船员十二时辰的生活图谱徐徐展开。

辰时,晨光照亮港口,商船静卧码头,船员忙着装货。这些货物来自全国各地的店铺和窑口。“南海I号”出水的文物中,一些金叶子、银铤表面铸有店铺工匠名、地址等戳记,例如“杭四二郎”“张二郎”“霸南街东”等。很多陶瓷底部有笔墨书写的字迹,包括姓名、地名以及特殊符号。这些墨书印记,多是商人为标识货物归属所写。

到了午后的未时,船队驶离泉州。至于为何判定这艘商船从泉州出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下考古技术部副研究馆员赵峰解释道:“我们发现,商船的瓷器大多来自泉州、福州附近的窑址,来自福建的瓷器与江西、浙江等地所产的瓷器混装在一起。”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和瓷器的装载情况来看,将这些不同地区所产的瓷器运至泉州再集散出口,是最划算的。再结合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的泉州成为福建地区对外贸易最为重要的港口,可以推断“南海I号”应是从泉州出发的。

申时,船员进食。在“南海I号”上发现了许多动物遗骸,包括羊骨、鹅骨、猪骨、牛骨等等。部分动物骨骼有烧过的痕迹,说明当时采用的是便捷的烧烤烹饪方式。“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鹅笼,里面有七具鹅的骨骼,这表明船上豢养了活体动物。”赵峰透露,船上还出水了整罐的咸鸭蛋和腌制的植物果核。这些腌制品,是为了远洋航行特意选备的,和今天沿海居民的饮食习惯非常相似。“海上生活不同于陆上生活,但又根植于陆上生活,通过这些文物可以部分复原南宋社会生活。”

日落后的戌时,是船员们的社交时间。被誉为海丝馆镇馆之宝的海螺雕杯,以夜光蝾螺制成,表面雕刻着精美的缠枝花纹,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这是宋人用来盛放美酒的容具,在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得到印证:“南海出大螺,南人以为酒杯”。“我们在船上发现了酒罐。”赵峰告诉记者,“南海I号”出水的酱釉罐,肩部有“玉液春”“酒墱”印文。通过成分检测,罐内还残存有酵母、曲霉、青霉等酒的成分,证实这些罐子原来是装酒的。此外,还有砚台、研墨的墨条等,可以用来写诗作画。“我们还发现了雕刻未完成的玉像残件,证明船员会在船上做些手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历史   阳江   大藏   船员   远洋   时光   南海   泉州   瓷器   船上   南宋   商船   文物   货物   陆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