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全红婵告别八月,一张照片宣告了她人生新篇章的开启。这位跳水界的“天才少女”正式踏入大学校园,成为暨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新生。
一个有趣的巧合,或者说一种奇妙的传承,是迎接她的学院院长——另一位奥运传奇,苏炳添。冠军教冠军,这所大学为全红婵准备的,远不止一张录取通知书那么简单。
考虑到她作为现役顶尖运动员的特殊身份,暨南大学展现出了极大的智慧与诚意。一套为她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早已成型。这套方案的核心是“弹性”。学制被拉长,最长可达八年。训练与比赛的繁忙不再是学业的阻碍。线上课程、假期补课,这些灵活的安排,确保她能随时随地追赶学习进度。学校甚至计划成立一个“二沙精英班”,专门为像她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提供学业指导。
这种模式并非孤例。全红婵的两位师兄,同样斩获奥运金牌的谢思埸与陈艾森,也曾在这所大学里完成学业。一种成熟的、专为冠军打造的培养体系已然形成。
全红婵的大学之路,是一次“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它打破了运动员必须二选一”的传统困境。在保障其运动生涯的同时,为她铺设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坚实跑道。这不仅是全红婵个人的成长,更是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进化。它证明了,赛场上的荣耀与校园里的智慧,可以完美共存,相互成就。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