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多年羽绒服的坦博尔,这两年靠转型户外服饰冲进了国内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品牌。
去年营收13亿,线上收入占比都快过半了。
可翻利润表直犯嘀咕:净利润率才5.5%,卖100块衣服净赚5块5。
钱都烧在哪了?看销售费用就明白,去年花了5亿多,快赶上营收4成了。
坦博尔本来是山东、河北一带的“国民羽绒服”。
1999年从并购的鞋厂转做羽绒服,早年间就靠“老百姓买得起的实惠款”活着,2013年请了陈宝国代言,北方几个省卖得贼火。
可2017年挂新三板后日子不好过,营收下滑、净利润亏,索性摘牌另寻出路。
没想到这一转,倒转出了机会!他们没死守羽绒服,反而把做羽绒服的面料技术用到硬壳、软壳户外服上,搞出“顶尖户外、运动户外、城市轻户外”三大系列。
更聪明的是押注线上,去年开始狂投抖音直播,和MCN、KOL合作,视频播放量超20亿次;
明星代言也没停,孙怡、周也、黄轩、钟楚曦轮番上,把品牌从“爸妈穿的羽绒服”拉到“年轻人爱买的户外款”。
效果有多猛?去年线上收入占比48%,今年上半年直接干到52.7%,差不多一半的钱来自线上;营收从2022年的7.32亿涨到去年的13亿,两年翻了近一倍,连“第四大本土户外品牌”的称号都拿到了。
这波转型,算是踩中了户外服爆火的风口。
可别光看营收涨,利润其实没跟上。去年净利润1.07亿,比2023年的1.39亿还降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率只剩5.5%,等于卖100块衣服才赚5块5。钱呢?全砸在营销上了!
看数据更扎心:2022年销售费用2亿,去年3.56亿,今年上半年2.61亿,占营收的比例从27%涨到39%,快赶上营收的一半了!
这里头广告和推广费是大头。2022年才3000多万,去年直接花1.13亿,翻了两倍多。请明星、搞直播、买流量,每一笔都是大开销。
说实话,这就像开饭馆的,菜卖得多了,可房租、广告费涨得更快,最后赚的钱反而少了。坦博尔现在的问题,不是卖不动,是“卖得贵不如花得巧”,利润都被营销吃掉了。
更让人疑惑的是“分红”和“线下店”的事儿。
先说分红:报告期里两次大额分钱,2022年分3500万,今年上半年直接分2.9亿!
实控人王丽莉控制着公司96%多的投票权,等于这俩分红她拿了8成以上。
咱不是说企业不能分红,但IPO前突击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先把锅里的肉装自己碗里,再去外面找饭吃”的意思?
再看线下店:去年有608家店,自营278家,分销330家,可营收才6.35亿,同比几乎没涨;毛利率从58.3%降到58.1%,今年上半年更狠,暴跌8.6个点到58.1%。
线下是传统品牌的根基,可现在不仅不赚钱,毛利率还一个劲往下掉。线上越做越火,线下却越来越虚,这根基要是松了,以后咋整?
坦博尔的故事,其实是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的“缩影”:靠老本行活下来,抓住新风口翻身,却陷入“营销依赖症”和“渠道矛盾”。
它能从年亏3500万到年入13亿,说明有闯劲;但IPO前大额分红、销售费高企,又暴露了“先赚快钱”的短视。
现在冲港股IPO,能不能拿到钱补线下的窟窿?能不能不再靠烧钱换增长?还得打个问号。
对消费者来说,买它的户外服没问题,毕竟性价比还在;但对投资者来说,得先看看这利润是不是“真金白银”。
毕竟,资本游戏玩到最后,拼的还是实打实的赚钱能力啊!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