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伙伴被皮肤干燥、紧绷、脱屑等问题困扰,尤其在季节交替或环境干燥时,脸颊总是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刺痛。如果皮肤经常遭遇这些问题,很可能意味着你属于干性皮肤人群。干性皮肤作为一种中国人的常见肤质,其困扰不仅在于表面的干燥紧绷,更与皮肤屏障功能紧密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性地了解相关知识,帮助你告别干燥困扰,重拾肌肤健康。

干性皮肤:不只是“干”那么简单
健康皮肤根据皮脂分泌量和含水量可分为油性、中性、干性和混合性四种类型。其中,干性皮肤主要表现为干燥脱屑,洁面后有明显紧绷感,触感粗糙;皮肤毛孔细小却缺乏光泽;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容易出现泛红、刺痒。此外,干性皮肤易出现皱纹、色斑,也更容易诱发接触性皮炎或其他刺激性反应。
干性皮肤并非仅仅是外观上的“干”,而是一种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脂腺油脂分泌能力、脂质组成等多方面相关的综合性生理状态。人体皮肤屏障由皮脂膜、角质层细胞及填充其间的脂质(如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等)共同构成。干性皮肤皮脂腺分泌不足导致皮脂膜变薄,削弱皮肤的防护能力。同时,干性皮肤角质层中的脂质总量也比较少,进一步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使得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皮肤深层。此外,干性皮肤中天然保湿因子,如氨基酸、尿素、乳酸等较少,相关催化酶活性也较低,导致角质层含水量可能低于10%(正常为10%~30%)。而较低的含水量直接导致皮肤干燥,同时影响角质层代谢,使皮肤表面变得粗糙暗淡。
判断是否为干性皮肤,可用简单实验验证:用温和的洗面奶清洁面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干净的小毛巾吸干水分,等待1~2个小时。若整个面部感觉干燥紧绷,甚至出现细小脱屑,那么就是干性皮肤;若仅额头、鼻子有油光,而两颊干燥紧绷,则更可能是混合性皮肤。若面部泛油光,尤其是额头、脸鼻翼侧有着明显的油褶,这就是油性皮肤。

皮肤“变干”的背后推手
干性皮肤的形成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源性因素
遗传因素在干性皮肤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皮脂腺的活跃程度、皮肤合成屏障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的能力,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如果父母是干性皮肤,子女出现干性皮肤的概率会相对较高。
体内激素(尤其是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平衡)如同皮肤的“调节器”,显著影响皮脂分泌。女性在生理周期、怀孕哺乳、更年期等阶段,雌激素水平不断变化,进而影响皮脂分泌。最终导致皮肤的状态不同。
年龄增长也是皮肤逐渐变干的重要推手。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能力减弱,皮肤的保湿能力也随之降低,这也是老年人干性皮肤较为常见的原因。
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肾脏疾病或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会通过干扰皮肤屏障功能、皮脂分泌、水分代谢或微循环等机理导致皮肤干燥粗糙。
2.外源性因素
气候环境是影响皮肤状态的重要外源性因素。干燥、寒冷、大风的环境如同“抽水机”,加速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此外,强烈的紫外线不仅是皮肤老化的元凶,还会直接损伤皮肤屏障。
护理不当也会造成干性皮肤。过度清洁皮肤,频繁使用强力清洁产品和面膜,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变得干燥敏感。
此外,部分药物如强效利尿剂、抗组胺药、维A酸类等,可能通过干扰体液平衡或抑制皮脂分泌,从而破坏皮肤循环和代谢,导致皮肤干燥。

科学重建干性皮肤的“健康屏障”
了解干性皮肤的成因后,我们的护理策略就有了清晰的方向。
1.温和清洁
清洁是护肤的第一步,对干性皮肤而言,核心在于尽可能少地干扰皮肤屏障。应优先选择配方温和、无刺激、呈弱酸性(pH值接近皮肤本身的5.5左右)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皂基类强清洁产品。此外,过度去角质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加剧皮肤干燥问题。因此,去角质产品的使用也应谨慎,不宜频繁使用。
在清洁方式上,控制清洁频率十分关键。通常情况下,每天使用一次洁面产品足矣。清洗时,水温控制在37℃左右,清洁时长不超过3分钟,洗澡时间维持在5~10分钟,避免过度清洁对皮肤造成伤害。
2.深度保湿
保湿是干性皮肤护理的重中之重。保湿时,需要注意兼顾即时补水与长效锁水。清洁后3分钟内是保湿关键期,此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需立即涂抹保湿产品锁住水分。在保湿产品选择上,可以使用含小分子透明质酸、甘油等成分的化妆品快速渗透角质层,同时叠加含封闭性成分(如凡士林、乳木果油)的膏霜,形成保护膜以减少蒸发。在干燥环境中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如果皮肤干燥情况严重,可以随身带温和的保湿喷雾,但需喷后轻压吸收,避免喷雾蒸发时带走皮肤表层水分。
3.严格防晒
紫外线是导致皮肤光老化、色斑形成以及直接损伤皮肤屏障的主要环境因素。干性皮肤屏障本已脆弱,防晒不仅是美容需求,更是健康必需。选择防晒化妆品时,可选择配方中添加了保湿成分(如甘油、透明质酸)的产品,避免含有高浓度酒精或其他强刺激成分的配方。同时优先通过物理防晒(佩戴帽子、太阳镜、使用遮阳伞)减少紫外线直照。
4.调整生活方式
健康皮肤状态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是保持皮肤水润的基础。规律、充足的睡眠也是皮肤自我修复的重要保障,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皮肤的新陈代谢和修复功能的正常进行。饮食方面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这些营养成分对皮肤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干性皮肤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去呵护,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呵护之道,就能拥抱更健康的肌肤状态。
参考资料:
1.《护理有道告别干燥——干性皮肤护肤指南》,中国医药报
2.《如何有效护理干性皮肤》,东莞常安医院服务号
3.《问题性皮肤系列科普【4】—干性皮肤的护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
4.《什么是干性皮肤,干性皮肤怎么护肤?》,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5.《【豫你话妆】干性皮肤消费提示》,河南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
6.《干皮or油皮?1分钟自测!附防晒指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