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纸,如何成为平凉抗战不倒的旗帜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的《陇东日报》。

一份报纸,如何成为平凉抗战不倒的旗帜

十四年浴血奋战,八十载精神传扬。抗战时期,平凉是抗战的大后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平凉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赴国难,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期间,平凉人在利用新闻媒体做好抗战宣传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铭记。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史称“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在此形势下,陇东绥靖司令陈珪璋截获青海军阀马步芳从上海运往青海准备创办《西宁日报》的老5号宋体铅印机器一套,在平凉创办起《陇东日报》,为八开二版铅印,主要刊载国内外新闻和平凉地方新闻,首任董事长陈珪璋,社长刘鸣舞。1932年3月,时任陇东绥靖司令的杨渠统(杨子恒)接任董事长,并将《陇东日报》更名为《新陇日报》。

1933年,孙蔚如国民党38军接办,改为四开四版,社长刘鸣舞,编辑主任蔡绶堂(袭沉)、郗晓峰,编辑、记者有陆锡光、陈黎明、陈嘉惠、张亚雄、王文德等,李兆瑞为驻兰记者,总务主任郭明智。经费来源除发行、广告收入外,全由陇东17县随粮附加解决。版面设置为:一版国内外电讯要闻,二版西北新闻,三版省市新闻,四版“警涛”副刊及广告。

1934年春,国民党38军调防,陇东绥靖司令部撤销,杨子恒调往河南,各县停止支款,报社经费无着,发不出工资,员工生活十分困难。刘鸣舞上兰州呼吁解决经费问题,社长由朱静安(朱生灿)暂代。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答应拨发积欠,并派省府视察员张文郁到平凉了解《新陇日报》情况后,经费由甘肃文化预备费项下开支。张文郁任社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新陇日报》。

在38军驻防平凉时,还有该军办的《三八旬刊》和《民与通讯》,以及中共地下党组织办的油印报纸《陇东日报》,是陇东新闻事业繁荣时期之一。

1935年,朱绍良赴豫开会,甘肃财政厅长朱镜宙停止拨发报社经费,报纸又被迫停刊,报社财产交平凉专属保管。平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后,新任专员范朴斋积极主持恢复《新陇日报》,并改为官办,派专属秘书程海寰(系民盟盟员)兼任社长,聘请郗晓峰任编辑,赵相卿、孔仁庵任助理编辑。

1936年,王自治代表庆阳5县、朱静安代表平凉12县,以报社财产为陇东17县所有为由,要求平凉专属归还报社印刷器材,又将《新陇日报》改为民办,为八开二版,推举朱静安为社长,延请郗晓峰任主编。当时,因经费困难,将一部分机器作为向农民银行贷款的抵押,才维持到1936年底。

1937年1月,在张学良东北军67军等驻平部队和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随军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立平凉人民委员会,第二任专员刘兴沛接收《新陇日报》,改为《人民日报》,任命王岐山为社长,中学进步教师李志奎、东北军党的工作人员、共产党员冯启贤为编辑。这一时期的报纸主要宣传“西安事变”时张、杨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以及红军、东北军和平凉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情况。3月,东北军调防后,《人民日报》停办,报社财产仍归专署保管。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全面爆发,进步印刷工人朱辉明、何剑章、张耀宗(张可夫,中共地下党员)和郗晓峰商量,不管多么困难,都要恢复《新陇日报》,扩大抗日宣传。他们自愿排版印刷,不要工资,只给饭吃就行了。郗晓峰与专署秘书程海寰商之,程极力支持。经请示平凉专员胡公冕,胡愿帮助复刊,推郗草拟复刊方案,派程海寰接办《新陇日报》。但因经费困难,改出《平凉通讯》,八开二版,聘请郗晓峰任总编辑,赵相卿、孔仁庵、杨宏煜、袁学宏为编辑、记者。不久,胡公冕呼吁平凉、庆阳两个专区17县的县长支持办报,方解决了经费问题,恢复了《新陇日报》,四开四版,社长朱静安,总编辑王自治,副总编辑程海寰,主编吴正平(后由郗晓峰接任),编辑赵相卿、孔仁庵,总务郭世英。大家共同的愿望就是唤醒民众,抵御外侮,为抗战支前而奋斗。

1938年3月,胡公冕调职后,各县接济经费逐渐松弛,经费又无来源,印报纸张无钱购买,报纸又陷于停刊,遂由兰州《西北日报》接管,改为《西北日报·平凉版》,八开二版,由省上供给经费,郗晓峰任《西北日报》社平凉分社主任。1941年,省上停发平凉版经费,由国民党平凉县党部接收报社,将《西北日报·平凉版》改为《平凉日报》,八开二版,由县党部书记李上林兼任社长,郗晓峰任副社长,陈黎明任经理兼编辑主任。当时纸张供应不足,便由郗晓峰主持在平凉筹建土造纸厂,用土纸印报,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称其为“建国版报纸”。后由国民党驻军接管,改为“新平纸”。日机轰炸平凉时,报社搬至三天门窑洞、破庙内,后迁至纸坊沟。

1942年6月,李上林离职,陇东地方人士夺回版权,又改出《陇东日报》,仍为八开二版,土纸印刷。国民党中央委员田昆山任董事长,郗晓峰任社长,陈黎明任经理兼主编。1944年,报社进行改组,摆脱了军政束缚,进入士绅控制舆论阶段。报社董事会推选田炯锦任董事长,韩志颖为社长。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被迫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中、美、英、苏发出乞降照会,《陇东日报》于当日零时整版头条套红印刷了“号外”,其内容有“广岛原子弹大爆炸”“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天皇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等。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陇东日报》社又成立了新的董事会,由国民党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田炯锦主持,任董事长。不久,平凉县参议会议长李翰任董事长,配任曹恭为社长,金定扬为编辑主任,梁受伯、唐仲三、童清泉为编辑、记者,于万贤任总务主任。

1947年,青海马步芳儿子、国民党82军军长马继援率部驻防平凉后,曾以报社印刷设备为其父所购为由,屡次要挟报社忠实地为马家服务。1949年6月,马继援与平凉专员康冠儒、县长姚佑生互相勾结,向平凉人民强征“自卫特捐”,在西安以购枪为名,兑换黄金白银进行私分。《陇东日报》在群众一再呼吁下,披露了此消息,触怒了马继援等,即将侍卫队化装成伤兵,闯进报社,砸坏报社印刷器械,并将社长曹恭绑架至飞机场82军军部拘留一夜,报纸停办。马继援亲自出面大训特训,令其在报社追查共产党人,立即上报名册。曹恭回报社后于第二日凌晨乘便车逃往兰州,直至解放后方返回平凉。

1949年7月28日,国民党党政机关逃离平凉,报纸停办。7月30日平凉解放,31日成立平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党办的《陇东日报》。8月1日出版《新闻快报》,八开二版日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主办。8月8日,中共平凉地方委员会派人接办,10月7日改为平凉地委机关报《新平凉报》,八开二版,隔日刊,老5号宋体铅印,文字竖排。地委成立党报委员会,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王作易兼任主任、社长,沈其东任副主任兼主编。1950年1月,刘金绶任副社长兼主编。设备只有《陇东日报》社留下的对开手摇印刷机1台、圆盘机两台、石印机1台、铸字炉1台、1-5号老宋体铅字1套。

直至解放战争,《陇东日报》虽多次易主、多次更名,但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无论环境有多恶劣、条件有多艰苦,坚持出版发行,在统一思想认识和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和平凉人民模范支前、奋勇当先的点点滴滴,堪称平凉抗日宣传阵地一面不倒的的旗帜和一只永远吹响的号角。

这份珍贵的“昨天的新闻纸”,是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载体,是平凉人民抗战历史的见证。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透过80多年前泛黄的纸页,触摸新闻背后的故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张海山)

(《新陇日报》《陇东日报》图片为张海山提供。)

来 源 丨泾水副刊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审核丨杜发强 刘英娜

丨 编辑丨张红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平凉   旗帜   报纸   社长   报社   日报   经费   编辑   东北军   主任   国民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