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内容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小艾
2025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正式启动新一轮院士增选工作。两院此次增选名额各增至最多100名,中国工程院更首次为民营企业科技人才新增专项名额。
本次增选的一个变化是名额的增加: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79名,实际当选59人;工程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新当选74人,计划名额与当选人数落差比例,自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而今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增选名额都是“不超过100名”。
名额扩容,历史最高
与往届相比,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名额均进行了扩容,达到了历史新高。其中,中国科学院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与2023年的79名相比增加了至多21名;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也为不超过100名,与2023年的90名相比增加了至多10名。
注:数据均为编辑手工统计,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分领域学科方向来看,中国科学院2025年增选名额分配变化较大: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增加5个名额,数量最多;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均增加3个名额;信息技术科学部增加2个增选名额;特别推荐领域名额由6个变为不超过8个。
中国工程院2025年增选名额分配变化较小,其中首次新增了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8名,另外特别通道候选人以及西部边远地区工作20年以上候选人名额均增加1名。
注:数据均为编辑手工统计,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破除“唯帽子”,聚焦民企专家
除了名额上的重大变化,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对候选人的要求也有一些改变。
与2023年相比,中国科学院2025年增选工作相关文件中,多次强调“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并在推荐材料填写的相关条款中,明确表示,“不以被推荐人获得的项目名称或岗位称号等作为学术水平和成就的依据”。
注:内容均为编辑手工统计,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中国工程院2025年增选工作相关文件中,则更突出对于民营企业专家的关注,并在《中国工程院关于组织学术团体提名2025年院士候选人的函》中明确规定,加强对科技领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专家的提名,在向中国工程院报送的候选人中,来自企业科研一线的候选人比例建议为30%左右(个别企业专家较少的领域可放宽)。
注:内容均为编辑手工统计,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宁缺毋滥VS大幅扩容
回顾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可以说开启了院士增选政策的一系列收紧与革新,在提名、评审等多个环节都做出了重大调整。从推荐者的全新要求,到候选人资格的严格限定,再到评选流程的优化重塑,每一处改变都力求让院士增选制度更加公平、公正,让院士称号真正回归其荣誉性与学术性的本质。
不仅如此,从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来看,也能感受到“宁缺毋滥”的基调。2023年两院实际增选人数都比计划名额少,其中中国科学院实际增选人数仅为计划名额的74.7%,中国工程院比例约82.2%,缺额为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
今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在延续优化院士增选制度的基础上,呈现出名额大幅扩容与规则创新并行的态势。一方面,大幅增加的名额为更多优秀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机会,展现出国家对高端人才的强烈需求与重视;另一方面,破除 “唯帽子”、关注民营企业专家等候选人要求的调整,进一步拓宽了院士评选的视野。
此次增选工作将如何在扩容与质量把控间取得平衡,又会诞生哪些在各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新院士,值得各界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