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钉子户”任金岭,称给100亿也不拆,专家:他家确实不能拆

河南郑州东史马村有个名叫任金岭的老汉,他的事儿在网上传得挺火。

说他是“钉子户”,还真不是随便叫的——面对城市开发,政府和开发商开出天价补偿,这老宅愣是不拆,哪怕有人喊出一百亿,他也眼都不眨一下。

后来专家一鉴定,才说了一句实在话:“确实没法拆。”这背后到底啥情况?

任金岭和他的老宅

任金岭,1950年生的,地地道道的东史马村人。他家那座老宅子可不是普通房子,建于18世纪,清朝时候就有了,占地不小,听说有48间卧室,雕梁画栋,看着就挺气派。

这宅子是他祖上任德润建的,那位老祖宗在清朝当过二品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高官,政绩好得不得了,道光皇帝还赏了块“翼辅国政”的匾额。

这玩意儿挂在家里,那可是家族的脸面。所以这宅子对任金岭来说,不光是住的地儿,更是祖宗留下的根。

他从小就听家里讲这些老故事,对这房子感情深得不行。村里人都知道他倔,平时干农活,闲下来就修修房、收拾收拾老物件,日子过得挺简单。

可到了2000年代,郑州开始大搞城市化,东史马村被划进开发范围,麻烦就来了。

拆迁风波的起点

2007年,郑州城建热火朝天,东史马村成了“特殊重建区”。拆迁办的人三天两头往村里跑,带着合同和钱,满脸堆笑地劝村民搬走。

条件确实不差,每户2000万起步,还给城里新房,这对普通农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村里人陆陆续续都签了字,房子推倒一片接一片。可任金岭这边,态度硬得像块石头,怎么劝都不松口。

开始的时候,拆迁办给的价是3000万,外加两套房。这数儿放谁跟前都得心动,可任金岭不吃这套,直接回绝了。后来开发商急了,干脆搬来一箱子现金,50万摆在桌上,想用钱砸晕他。

结果呢?他看都没多看一眼,说了句:“100个亿也不拆。”这话听着夸张,但态度是真硬。开发商碰了一鼻子灰,只能悻悻走人。

压力升级,生活变难

开发商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2007年夏天,任金岭家水电被掐了,大热天的,没水没电,日子没法过了。他咋办?从村外井里挑水回来,自己搭个灶台烧柴做饭,晚上点煤油灯凑合。

家里人跟着受苦,但他还是那句话:“房子不能丢。”村里房子越来越少,推土机轰隆隆响个不停,他那宅子就像个孤岛,杵在那儿一动不动。

到了八月,事情更离谱了。有天晚上,有人偷偷摸到他家附近,带了工具想拆墙。结果任金岭早有准备,提着木棒就冲出去,把人吓跑了。

第二天开发商还假惺惺道歉,说是“误会”,但谁信啊?从那以后,他干脆天天守门口,盯着外面的动静,防贼似的。

这事儿闹大了,媒体也掺和进来。《郑州晚报》写了篇报道,叫他“东史马村钉子户”,网上还给他封了个“河南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有人支持他,说他护住了老东西;也有人骂他,觉得他挡了城市发展的路。可任金岭不管这些,他找到文物保护组织,把老宅的历史资料交上去,想走法律路子保住房子。

专家出手,转机出现

开发商这边还不死心,又找了些搬走的村民来劝他,说什么“拿钱多好,住新房多舒服”。他压根不搭理,端着茶杯就回了句:“你们搬你们的,我守我的。”眼看这路走不通,开发商急得直跳脚,甚至想着再断水断电使绊子。

就在这时候,政府插手了。2009年初,郑州市接到文物部门的报告,派了个专家组来查任金岭的宅子。这帮专家挺专业,带了相机和本子,在宅子里折腾了三天,量房梁、看雕花,还查了任金岭藏的老物件。

他们翻出一套清代官服、几件200多年的瓷器,还有那块“翼辅国政”的匾额,最后得出结论:这宅子是清代建筑的宝贝,拆了太可惜,历史价值丢了就找不回来。

鉴定结果一上报,事情就定了。2009年底,这宅子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拆迁计划彻底泡汤。开发商没办法,只能改规划,绕着老宅继续盖楼。任金岭这场仗,总算打赢了。

老宅变博物馆

房子保住了,任金岭没闲着。他觉得这宅子不只是自己家的,更是个文化宝贝。2010年起,他跟文物部门合作,打算把老宅改成博物馆。修房子、整理东西,他都亲力亲为。

到了2017年,天祥博物馆正式开馆,名字取自任氏祖先建的“天祥寨”,寓意挺好。博物馆不大,但东西不少。一楼讲任氏家族的历史,二楼放些清代的老家具、灯笼啥的,看着挺有意思。

开馆那天人不少,游客、记者都来了,任金岭穿着中山装,忙着招呼人。他还亲自讲展品的故事,游客听着都挺带劲。博物馆不收门票,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段历史。

后来他被聘为顾问,天天去那儿看看展品、扫扫地。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头还不错。游客里有人专程跑来听他讲“钉子户”那段经历,他也乐意说,觉得这是个教训。

天祥博物馆开了以后,东史马村热闹了不少。游客一来,村民摆摊卖吃的、卖纪念品,日子也好过些。任金岭的事儿还影响到别的地方,2018年河南文物部门启动了好几个古建筑保护项目,多少有点他的影子。

2020年,博物馆评上了郑州市优秀文化景点,人气更高了。任金岭还去文化论坛讲过经验,故事还被写进地方志。他自己倒是挺低调,拒绝了不少商业合作,就想让博物馆干干净净地教人东西。

现在他住市区新房,生活方便了点,但还是常回老宅看看。儿子接手了博物馆的事务,说要接着干下去。他挺满意,觉得这房子在,家里那点精神就没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河南   钉子户   他家   确实   专家   宅子   博物馆   房子   开发商   国政   村里   郑州   清代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