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那句惊人之语,在国际圈子里越传越广:“中国崛起本身并不令人忧虑,真正值得警惕的是:
这个存在5000多年的庞然大物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话初听有点绕,细品却像一把钥匙,撬开了理解中国独特性的锁。
它戳破了一个西方长期以来的认知盲区:我们习惯用民族国家的尺子去量中国,结果量出的全是误差。
翻翻世界史,西方那些曾经跺一脚地球抖三抖的帝国,结局剧本都差不多:盛极一时,然后崩塌解体,散作满天星。
但镜头转向东亚,画风突变。中国这片土地上,上演的是一部连续剧,而且是跨越数千年的超长连续剧。
从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到汉唐盛世万国来朝,再到宋元明清轮番登场,中间穿插着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乱世插曲”。
神奇之处在于,无论经历多么剧烈的动荡这个文明的核心总能在废墟里重新整合,焕发新生。王朝可以更替,但维系这片土地运转的底层操作系统却像磐石一样稳固。
马丁·雅克点出了要害:西方是帝国解体成民族国家,中国则是“一个文明,多个朝代”,它本质上是个套着现代国家壳子的古老文明。理解这一点,是看懂中国一切行为逻辑的起点。
为啥中华文明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原生文明?这绝不是运气好,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几组硬核基因在起作用。
西方媒体和分析家总爱用“中国崛起”这个词,透着一股“新玩家突然冒头”的惊讶。但马丁·雅克在中国交流时发现,中国学者和老百姓更常用的词是“民族复兴”或“伟大复兴”。
别小看这一字之差,它背后藏着一部厚重的历史账本。翻开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等人的研究,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30%,比当时整个西欧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直到187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谓的“百年屈辱”,放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长河里,真的只是一段意外的低谷,一次严重的“宕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著作《论中国》里也承认:中国近代的衰落,在其漫长历史上不过是一次“短暂的偏离”。
这种深刻的历史记忆,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当世界惊呼中国发展是“经济奇迹”时,很多中国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我们只是在找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位置,是在“回家”。
就像一棵根系深厚、曾经历寒冬的大树,春天来了,重新枝繁叶茂,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它不是新生的幼苗,而是复苏的巨人。
这种基于历史的自信和淡定,让西方基于“新兴大国必然挑战秩序”的焦虑显得有点水土不服。
西方民族国家,特别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强国,常常带着一种“传教士”般的热忱,满世界推广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认为这是“普世”的。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的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
看看当下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帮非洲建铁路、修港口、架电网,项目完成后,紧接着往往就是大规模的技术培训。
帮当地培养工程师、技术工人。中国商务部、国资委的官方报告里多次强调“授人以渔”和“互利共赢”。
这种技术转移很少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或制度变革要求,更多是聚焦于基础设施联通和经济发展本身。这被不少发展中国家视为一种更务实、更少干预内政的合作模式。
中国的做法更像是在“修路搭桥”,而不是输出“操作系统”。这种“待在家里”的文明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国强必霸”逻辑下的“中国威胁论”。
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内部因身份认同问题引发的冲突比比皆是。中国有56个民族,情况却相对平稳。奥秘何在?关键可能就在于“华夏文明共同体” 这个框架。
它不是简单地强调血缘上的“同根同源”,而是构建一个基于共同历史记忆、共享文化符号、以及共同发展愿景的“文明屋顶”。
在这个屋顶下,不同民族可以保持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同时又共享一个更高层次的“中国人”身份认同。
这种不以血缘划界,而以文化认同和共同利益凝聚的超大规模共同体模式,正在对西方基于单一民族国家的治理理论提出有趣的挑战。它展示了一种多元一体的可能性。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绝不仅仅体现在古籍和文物上。它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活在当下,融入了亿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持续焕发新生。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外国人是出于对中国市场机会、科技发展或文化魅力的兴趣而主动学习中文。
那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早已脱下外套,它的基因、它的智慧、它的生活方式,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参与到全球文化的交流与塑造之中。
这不是征服,是文明的吸引力在自然发酵。马丁·雅克的观点之所以引发持续讨论,甚至让一些人感到“可怕”,或许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可能改变未来世界格局的底层逻辑:
当人类长期习惯的民族国家叙事,遭遇一个拥有五千年连续文明积淀、且成功实现现代转型的“文明型国家”时,原有的思维框架和游戏规则都可能面临重塑。
中国的发展道路,它的治理模式,它对内凝聚多元一体、对外主张合作共赢的实践,都在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主导模式的新选项和新参考。
这并非要取代谁,而是丰富了人类探索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工具箱。或许正是这种古老文明智慧对全球化时代命题的现代回应。
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在21世纪的舞台上,书写着关于延续、包容与创新的新篇章。这个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它的结局,将关乎我们所有人。
参考资料: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读懂中华民族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