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服版的女士优先:将迎来迅速破产?谁最怕“女性不再优先”?

“女士优先”这个从欧洲骑士精神那偷渡而来的概念,到了国服(中国)终于迎来现实考验,而“妈妈岗”政策,就是这次考试的开卷题。

过去几年,“女性”这个身份被无限放大,仿佛只要是女性,就应该被优待。但中国式的“妈妈岗”明确划出了红线,你不是母亲?不好意思,优惠不包括你。

这一步杀伤力直接对标“社会地震”,但从政策层面来看,背后是一场深谋远虑的“资源再分配”。

湖北打头阵,全省推广“妈妈岗”试点,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弹性工作,而是针对养育12岁以下孩童的女性,有特殊工时安排、请假自由、无KPI、无加班、甚至税收减免补贴。

听起来简直像“梦中情岗”,很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愤怒开喷,质疑这是不是“变相PUA”,让女性边带娃边打工还不给选择权,但我想说喷的人恰恰不是妈妈。

为什么有人对此焦虑?

就是原有的“女士优先”模式正在坍塌,而“妈妈优先”正在替代它。

我们得把镜头拉远,在日本,这种“表面平权、实质敷衍”的剧本已经演烂,1990年代日本推出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政策看似保障女性就业机会,社会舆论拍手称好。

但企业怎么应对?很简单,新设一个部门“数目科”,专收女性、低标准、低工资,干的都是接待、打扫、端茶倒水这些可替代性强的活,结果女性比例达成了,女性贫困却越来越重。

NHK纪录片《穷忙族》拍过一个经典案例:一位单亲妈妈,打两份工忙到夜里两点,仍旧挣扎在贫困线上。最扎心的是有日本公务员竟然劝失业女性加入“性服务行业”,理由是“赚钱快、门槛低”。

这不是个别人不道德,是整个国家系统性地避谈母职重要性、回避真问题的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中国的“妈妈岗”一步到位、击中了核心,不是所有女性都贡献相同,政策资源必须精准投放。

网上骂得欢的有一类人最典型:不结婚、不生娃、强烈反对妈妈岗。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你让我不爽了,你破坏了我多年享受“女士优先”的温床。比如车门要你开、重物要你搬、买单你抢着付。以前一听“女士优先”就自动套上VIP,现在突然挂上指标条件,难免心态爆炸。

关键在于妈妈岗硬是把“女性”往“母亲”做了二次细分,这盘棋走得太狠,也太准。

中国传统社会对“母亲”的特殊待遇,从来是有根有据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推动人口增长,出台“催婚法”:女子十七不嫁,父母有罪;三十未娶者,同罚其亲。只要你多生孩子,国家就给奖励,猪、酒、奶妈全都有。

到了汉代、北宋,国家对未婚适龄女性还实施强制配对制度,直接由官府撮合,鼓励育龄人口成家生娃。你可以说这粗暴,但它矛头直指社会底层的生存逻辑,生育是国家核心生产力。

而今天的“妈妈岗”是旧逻辑下的新包装,它不处罚谁,它奖赏谁,它不给制度性惩罚,但明确表示不能无限供养“只享福利,不作贡献”的群体。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政策的落地会怎么演化?

第一波冲击是“女性内部的裂缝”被公开化,母亲 VS 非母亲、扶养子女者 VS DINK族。原先大家都在同一阵线上喊权利,现在资源一砍,立刻兵分两路。

第二波冲击是“婚育市场结构可能会改写”。

原本高彩礼、高门槛、高要求的三高现象,让男性群体日日叫苦。如果妈妈岗配套政策加强,比如建立子女抚养账户、设立国家托育平台,那么部分女性转向家庭、男性经济压力下降,社会整体匹配度反而有可能爬升。

过去的大女主追逐顶层霸总,现在的社会结构里,顶层稀缺,底层堆积。怎么解?只能打破“谁声量大谁就有资源”的旧模式,走向“谁有贡献谁就有资源”的新时代。

中国已踏入“花债”时代,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仅1062万总和生育率低于日本,财政压力巨大,各地都在启动转型。

未来很可能逐步减少对“空转人群”的补贴,例如非育龄、非扶养、非就业三非人群,社会福利优先级将自然下滑。

放眼未来,那些“月薪五万只买买买”的中产早晚得学会过苦日子,因为接下来比拼的不是你花得多不多,而是你值不值得国家给钱。

这就是妈妈岗的背后哲学:社会消费资格不再是“你是谁”,而是“你做了什么”。

一个大国不是养尊处优的雍容华贵,而是兵荒马乱时的有的放矢。妈妈岗把看似温柔的口径,砸在了曾经“无成本优待”的路径依赖上。有人叫好,有人难受,但政策执行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

连最“古墓派”的那群人都开始学会谨慎用钱、谨慎给权。你说这不公平?或者政治操作?其实不过是现实逻辑,钱要花在刀刃上,政策服务“能打者”优先,拒绝面对的人只会被边缘化。

接下来是慢性拉长的周期底部,俗话说越穷越现实,越现实越精准。这时候能挺住的才是“基本盘”。

我一直强调一件事:基本盘的容错率最高,越是社会紧缩,越是他爆发生存能力。“妈妈岗”这一步正是为了扛住未来的低谷周期,用制度杠杆建立优待秩序。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来,不结婚、不生娃、只享福利的时代终结在即。这一次不是喊话、不是倡导,而是调配,而你愿不愿执行,决定了你是站在新制度的中心,还是沦为它的旁观者。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游戏   女士   女性   妈妈   政策   社会   国家   母亲   优待   日本   资源   逻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