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以下是对其生长环境、习性、药理和功效的详细介绍:
一、生长环境
- 地理分布:陈皮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这些地区产量较大。
- 气候条件:陈皮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怕霜冻。它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和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 栽培管理:橘树(陈皮的来源植物)通常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在10 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并剥取果皮,经过阴干或通风干燥后即可得到陈皮。其中,10月份采摘的柑皮色偏青,11月份的皮色呈黄,12月份的则呈红色。
二、生长习性
- 生长周期:橘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其生长周期中,果实在秋季成熟。
- 繁殖方式:橘树可以通过扦插等方式进行繁殖。
- 贮藏特性:陈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因此,陈皮需要贮藏一定时间后才能入药使用。在贮藏过程中,应置阴凉干燥处,以防霉、防蛀。

三、药理作用
-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 理气健脾:陈皮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 燥湿化痰:陈皮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祛痰效果,能够稀释痰液并促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咳嗽症状。它特别适用于湿痰咳嗽、痰多色白等症状的治疗。
- 抗氧化与抗炎:陈皮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延缓衰老。同时,它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 抗菌:陈皮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

四、功效与主治
- 陈皮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功效与主治包括:
- 理气健脾: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证和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等症状。
- 燥湿化痰:用于治疗湿痰咳嗽、痰多色白等症状。开胃消食:能够刺激胃液分泌并增加食欲,对于食欲不振和脾胃虚弱等症状有调理作用。
- 行气止痛:陈皮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胃痛、胃胀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 促进气血流通:陈皮能够疏通气机并调和脏腑功能,对于胸闷、胁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它还能促进气血流通并舒缓情绪。
- 提神醒脑:适量饮用陈皮泡的茶可以帮助缓解疲劳并提高精神状态。
- 此外,根据具体症状和配伍药物的不同,陈皮还可用于治疗干呕哕逆、大便秘结等多种病症。
- 但需注意,内有实热者忌用陈皮,且在使用时应避免与某些药物(如呋喃唑酮片、酚妥拉明片等)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同时,过量食用陈皮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上火、恶心或腹胀等,因此应适量食用。
综上所述,陈皮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使用时也需注意其禁忌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附:陈皮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使用禁忌
- 阴虚火旺者慎用
陈皮性温,阴虚火旺的人食用陈皮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这类人群应慎用。 - 孕妇禁用
陈皮具有行气的作用,孕妇食用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所以孕妇应禁用陈皮。 - 胃热者慎用
陈皮性温,胃热的人食用陈皮可能会加重胃热症状,应慎用。 - 服用某些药物者禁用
陈皮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等,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禁用陈皮。 - 实热证患者忌用
陈皮温燥的特性,对于体内有实热的患者,如高热、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会助热生火,加重实热症状,使病情恶化,因此实热证患者应避免使用。
二、注意事项
- 忌空腹饮用
陈皮性温,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能够刺激胃酸分泌。若空腹饮用陈皮水,可能使得胃酸生成过多,造成胃黏膜损害,从而出现恶心、呕吐、反酸等情况。 - 忌过量服用
陈皮为辛香发散类中药,并且较为苦燥。若一次性饮用过多或长期饮用,可能导致上火,故应适量服用。 - 忌与药同服
陈皮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可能对药物酶产生作用,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故不宜与药物同服。 - 正确使用陈皮
- 选购新鲜陈皮:购买陈皮时,应选择颜色鲜亮、皮厚实、香气浓郁的,这样的陈皮品质较好。
- 泡水饮用:将陈皮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待水温适宜后即可饮用。可以加入蜂蜜、枸杞等食材,口感更佳。
- 入菜:陈皮可以用来炖汤、炒菜,如陈皮排骨、陈皮鸡等,不仅能增加菜肴的香气,还能提升营养价值。
- 存放:陈皮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