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日内V型反转,A股整体是上涨的。
万得全A上涨1.58%,周三的失地,近乎收复。两个交易日累计,仅微跌0.19%。
但这样看似大涨的日子,我估计对绝大多数股民而言,赚钱效应不会太强。
毕竟,万得微盘股指数还是下跌0.42%,中证2000也不过微涨0.73%,小微盘的“冷”,越发明显。
与小微盘冷,交相呼应的,是“创”字板块的炽热。无论是科创50,还是创业板指,反正这些与硬科技沾边的板块,周四都是猛涨,赚钱效应比上周五,也不逞多让了。
以过去5个交易日来看,万得微盘股指数下跌3.35%,科创50暴涨18.75%,一来一去,是22.1个百分点的差距。
老实说,8月20日写下《新的主线似乎在酝酿》提及创业板和科创板时,我也没想到这波科技流大盘成长的主线,能如此凶猛。
看看这些涨幅超过3%的行业,尤其是涨幅超过7%的那几个,你要说A股近期没赚钱效应,显然不现实。
但你要说赚钱容易,我知道身边太多人看着芯片、通信一路高耸入云的走势,不敢追,就失之交臂。若是想着高低切,去恒生科技潜伏,这两天就被埋了。
最近这波上涨,赚钱全靠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强到离谱。
而且仔细看,这波上涨,主题投资的味道,胜于行业投资。
之前也和诸位分享了,近期芯片虽然大涨,但是所有芯片ETF其实合计是大幅流出的。以截至8月27日的数据(8月28日才披露,所以截至日期是28日),当日芯片合计流出19.46亿元,一周流出42.10亿元。
但你再看人工智能指数,周三流入46.97亿元,一周流入80.82亿元。显然更多的资金,不关注具体细节的芯片,而是通过人工智能这个大主题涌入。
这个倒是标准的“事件驱动”,与之前“人工智能+”的政策一脉相承。当许多老股民还在回忆“互联网+”的往事时,很多资金已经涌入,并享受人工智能指数这两天的大涨了。
眼下这种行情,对于没经历过2007年和2015年牛市的投资者,恐怕会很不习惯。
在这样的行情下,“上涨”和“新高”才是持有的唯一理由,横盘甚至都意味着时间的巨大损耗。
就以前期风光的港股通创新药,周四一度大跌4.22%,但总算没跌破前期两根下影线形成的支撑(绿线),并最终还算收上去一些,以下跌1.93%报收。
但从7月底到现在,港股通创新药差不多就蹉跎了一个月,有振幅没升幅,对许多持有人而言,那真是在港股通创新药“躲牛市”了。如果前期享受到今年迄今100%+的涨幅也罢了,若是没有,时间成本就巨大了。
在硬科技如此强势的日子,高低切是不存在的,成长与价值、消费、周期的切换,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许多偏防守的板块,只能躺着。
当然,躺与躺还是有区别的。
从Wind最新的过去5日ETF热门主题统计来看,旅游属于少数能挤在里面的“非主流”行业主题,所以周四早盘其实上攻欲望挺强的,至少比农业畜牧强,虽然中午也杀跌,但尾盘还是拉起来,中证旅游当日上涨0.59%。
所以这市场,真是不能与资金对着干,有资金愿意涌入的板块,上涨的几率更大,被埋的几率相当较小——当然被埋了,能勇于止损换到资金涌入的新行业,也重要。
上表中除了旅游,酒同样不可忽略。我把酒和食品同列统计了下,27日大跌时,酒和食品饮料类的ETF,依然是有大手申购,可见这个板块有其自身的节奏。上证报刚发布的推文,也提及了汇金增持酒ETF,虽然是通过易方达资管计划,但毕竟也是汇金的钱。所以哪怕是打算高低切,也是顺着资金流,更好一些。
什么时候硬科技能熄火?尚不得而知。
而且到底是硬科技熄火,还是相关板块扩散,也不好说,比如近期光伏、稀土同样很强。
A股内部极为分化,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A股调整的一大特征。
如果不想深陷调整或滞涨,又有足够的风险偏好去追新高、回撤中强势的板块,其实最近体验还不错,至少芯片、通信、稀土、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喜闻乐见的大阳线。
关于这个问题,天风证券吴开达最新研报《牛市回踩是否需要聚焦主线?》提供了一个统计视角:
大盘上涨后的回撤,在回撤日表现坚挺的龙头,后续一个月无论是平均、中位数,都有正超额。但这一超额主要发生在回撤日的一周内,说明投资者对“聚焦主线”很快就会达成一致预期。反过来,“非主线”相对大盘的累计超额,在后续1、3、5、10、15、20交易日数学期望虽均为负。但这一负超额在回撤日后1-2周内计提,到了T+20就基本没有负超额了,说明在回撤发生的两周内“非主线”或偏弱,但两周至一个月或会轮动修复。
吴开达团队,公众号:开达策略知行牛市回踩是否需要聚焦主线?
所以最近,我时不时就刷刷Wind的指数涨幅榜和ETF涨幅榜,寻找那些还在上涨甚至新高,但之前缺乏关注的板块。
今天又发现了一个,卫星产业ETF(159218.SZ)追踪的中证卫星产业(931594.CSI)指数。当日大涨4.34%,刷新新高。
值得提一句的是,这是一个“点转线”指数。
“点转线”,是我生造的一个词汇。指的是那些之前每日只发布收盘价的指数,转成发布实时数据。
说名词或许不直观,日K线图一看,就明了。
中证卫星产业(931594.CSI)这个指数,之前每天是没日K线的,每天就是一个点。到了近期,终于有实时数据,有了最低最高开盘收盘价,能划k线了。
一个指数“点转线”,意味着至少从指数公司层面,认为其值得高频跟踪了,这在未来就可能转向指数基金的实际需求。
就以今年大热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为例,早年也是没有实时数据的,直到2021年末,才开始发布实时数据。虽然之后还是调整了不少,但很快开始筑底盘整,直到今年涅槃重生。
对于成长股投资者,“点转线”的指数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因为这类指数往往都是新概念,而成长股投资最热爱的,往往就是对于新兴事物的乐观。
说回中证卫星产业(931594.CSI),这里面的都是卫星相关的。早年几个权重股往往是军工、国防指数中的一员而被认知,如今伴随国家卫星产业的做大,终于有了自己的指数——当然,关注度提升,某种程度上还要感谢大洋彼岸的马斯克,他时不时来一次火箭发射,的确是大幅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知名度。
至于近期为什么那么强势,乃至成为周四为数不多显著上涨的主题行业?
翻了一圈券商报告,核心还是“卫星互联网”。
这是东北证券的分析:
长城证券的观点也是类似:
当然,放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搜索“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在即”,就会发现许多相关的讨论。
星链作为美国“卫星互联网”的代表,相信诸位在很多欧美科技博主的视频和文章中已经看到过,为了实现这个功能,SpaceX的星链星座已部署超5000颗卫星。
而中国要搞卫星互联网,目标卫星数以万计算,但实际完成数不足百。这就带来了整个产业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
从卫星产业ETF(159218.SZ)的份额变动来看,作为一个今年五月才成立的新产品,目前的规模还不大,还处于市场认知初期。但8月25日和26日,出现了显著的申购,使得流通份额破亿份。不排除有资金潜伏等待牌照发放的可能。
从周四盘中的实时申购来看,净申购5400万份,折合下来超7000万元,又是一天不小的申购流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卫星产业ETF(159218)日K线图上看有一根长长的上影线,应该是早盘的大笔买单构成。
看了下分价图,具体是在1.345的价格有12712手的成交,虽然不知道这是乌龙还是有买盘迫不及待,但愿意高买,总不是坏事。
当然,这种追高的思路,是专业交易者刀头舔血的玩法,关键是调整中能及早抽身,能有“善终”。对许多普通投资者,玩不转的,还是管住手。至多拿10%-20%资金尝试一下,千万不要随意高位重仓,最终进退两难。对追高玩法有兴趣,建议先阅读我之前那篇《《华尔街幽灵》2万字浓缩版:为何交易赢家,都是从“善败”开始的?》,如果你能接受这种思维方式,或许追高的成功率会高一些。
更新时间:2025-08-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