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AI大年”,也是AI应用端快速发展的年份。在AI时代下,最受益的当属英伟达,作为全球AI龙头的英伟达公司,借助AI的东风,股票总市值一度突破5万亿美元,超过3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规模。
从2020年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倍,与AI相关的公司,这几年也收获了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在英伟达、博通等巨头的带领下,AI炒作的浪潮延伸至A股、港股市场,2025年全球市场掀起了一轮AI炒作热潮。
AI的发展前景如何?我们不妨从科技巨头们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中,可以判断出AI的发展前景。
以Meta为例,2025年的资本支出预期大幅提升,而且2026年的资本支出将会进一步增加,并且明显大于2025年。按照2025年的资本支出预测,Meta的资本支出可能会提升至700亿至720亿美元。
以谷歌为例,2025年的资本支出预计超过900亿美元,明年的资本支出预计会显著增加。
此外,包括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纷纷上调接下来的资本支出规模,在AI全面发展的时代下,巨头们纷纷加码AI、纷纷上调资本支出预期,也反映出巨头们对未来AI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然而,在市场对AI抱有非常乐观预期的背景下,“大空头”原型人物却出手了,从他的最新持仓来看,近11亿美元80%仓位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也就是说,“大空头”持有的是巨额头寸,并非小规模的头寸,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认为人工智能AI泡沫即将破裂。
AI泡沫是否真的存在?主要观察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AI是否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形成大量产业的协同效应。假如AI的发展,只是带动极少数企业、极少数产业的发展,那么在估值迅速膨胀的背景下,极易容易形成泡沫。但是,当AI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协同效应,并且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规模性增长,那么就不是泡沫了。
第二个问题,新兴事物是否颠覆原有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并且带来更高效的生产运作。如果无法起到颠覆性的影响,只是在原来的生产方式基础上换一种说法,那么将可能形成泡沫,或者是概念性炒作。然而,当AI发展可以起到颠覆性的影响,并且会带来更高效率的生产,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那么将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快速,不轻易形成泡沫。
第三个问题,虽然市场对AI公司的估值定价非常高,低的有几十倍估值,高的有上百倍、上千倍的估值,但对高速发展的公司,不应该使用静态PE或者滚动市盈率指标,而是应该使用远期PE估值或者PEG的估值方式。
对高速成长的公司,考虑到它的业绩高增速,往往可以给出更高的估值定价水平。对相关公司而言,可以按照明年或后年的业绩增速进行估值定价,也可以按照PEG的指标进行估值定价。
以英伟达为例,虽然目前的估值高达近60倍,但考虑到业绩的高增长以及AI的旺盛需求,所以按照PEG的指标计算,英伟达的PEG仅有1倍左右。如果按照远期PE进行估值,英伟达的估值也会迅速降至30倍以内的水平,并不算高估。
在这一轮AI炒作热潮中,不排除部分AI公司的估值已经被市场大幅拔高,但对部分核心资产而言,如果按照明后年的业绩增速进行估值,仍然不算贵得离谱。AI泡沫是否已经到来,关键要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是否追得上股票估值的提升水平,同时要看市场需求是否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是判断AI是否存在泡沫的重要指标。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