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科技圈,人们总是面临着无数的信息轰炸,但其中真正值得关注的消息却容易被忽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不太受关注的消息,并为大家剖析背后的AI硬件大趋势。
10月2日,据彭博社援引内部消息人士的说法,苹果公司正式叫停了其下一代Vision Pro的开发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智能眼镜项目。
据称,这两款眼镜将对标Meta的两款智能眼镜,一款聚焦于拍照和录像以及与iPhone的深度语音交互,而另一款将具备侧屏,能够在用户眼前显示各种信息。
这无疑表明了苹果的战略急转弯。当大家都还在争论Vision Pro是不是个划时代的产品时,苹果自己却先快刀斩乱麻,把资源投向了更合理的方向。
我们认为,这种战略转向,或许说明苹果看清了自己的市场位置,并采取后发制人的跟随策略,通过将所有AI硬件重新定义为iPhone的附属外设,把竞争对手拉入自己的主场,从而有望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苹果可能又值得被大家看好了,而它的做法也值得同行的借鉴。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苹果转向智能眼镜,是一次明智的战略回归。
Vision Pro虽然惊艳,却是一个战略失误。它被设计成一个所谓独立计算平台,成为了苹果商业帝国之外的一块“飞地”。
这种隔离导致苹果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商业困境。用户需要为Vision Pro支付3000多美元的高价,却没有足够多的应用提供值回这么多钱的服务体验,就导致销量注定不大。另一边,开发者需要为Vision Pro重新开发应用,但极低的用户量又难以吸引开发者进入。
相反,苹果砍掉Vision Pro,转投智能眼镜,就恰恰能回到自己最擅长的iPhone生态,让商业逻辑变得简单直接。
以iPhone为提供算力和通讯的核心终端,苹果可以让智能眼镜和Apple Watch、AirPods等一系列配件协同,形成一个“身体局域网”(Body Area Network)。智能眼镜可以成为iPhone的附件,比如第三个摄像头,以及更重要的,成为iPhone的第二块屏幕,实现手机不掏出口袋的随时内容显示。
更关键的是,苹果有望让智能眼镜发挥出战略级的作用。当然,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持续观察。
我们在之前的科技特训营上就反复说到,智能眼镜的意义不只是让用户减少查看手机的次数,而是在于在现实的物理层上叠加一个信息层,对物理层实现解读和互动。例如,在陌生道路上进行实时导航,或对课堂上的疑问进行实时解答等等,从而让AI硬件真正成为PIA(个人智能助理)。
虽然Vision Pro也能实现透视,给物理世界提供信息层,但谁也不可能带着一个一斤多重(600多克)的头显到处走,更轻的智能眼镜显然更适合长时间佩戴,使用也就更加频繁。
不过,今天,我更想说的是一个残酷的商业真相,苹果此次转向可能源于一个更重要的优势,同时也是市场头部企业的特权,即后发制人。
初创公司和大众往往有个误解,认为创新本身就是优势,就能带来商业回报。于是一有创新就着急公之于众,去换取投资或是收入。
可是,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先行者未必笑到最后,甚至在没有构建足够强的商业壁垒前就过早暴露、技术门槛又不够高的创新,反而会给头部企业提示。
苹果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头部企业。他们经常后发制人,让友商先去试错和培育市场,他们再看准时机通过更成熟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杀入市场。
但后发制人要成功,有赖于两个前提。第一,企业必须是支持这个创新的生态主导者;第二,这个创新不能有短期内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Vision Pro没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苹果误入了Meta的主战场,同时还缩手缩脚。没能跟上AI浪潮,则是因为苹果长期忽视了AI大模型的趋势,当ChatGPT横空出世时,再想赶超已经来不及了。
苹果入局智能眼镜却可以做到后发制人。
一方面,Meta眼镜的不错销量证明市场在快速成熟,也验证了用户偏好和技术可行性。另一方面,Meta在硬件层面的创新对于苹果而言并不难追赶,甚至苹果眼镜还会更轻便且拥有更长的续航。
更重要的是,苹果可以利用自己超过200万个应用的App Store生态,与硬件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对Meta实现快速赶超。
他们只需开放调用智能眼镜的相关API,再加上少量的激励措施,就能让现有应用迅速适配苹果眼镜,例如让微信消息、地图导航、日历提醒等投射到眼镜上,用户也能零学习成本上手使用。
特别是,苹果眼镜还能调用手机上的ChatGPT进行互动。要知道,这是Meta眼镜用户一直想做的。Meta为了垄断大模型和数据,自然不能允许这件事发生,但苹果没有这样的负担。
所以,Meta虽然看似在智能眼镜领域领先,但留给他们的窗口期也许并不长。
短则1年,长则2~3年,总之在苹果的生态战开打前, Meta必须催生出一到两个由自家眼镜独占的、高频刚需且爆款的应用,让Meta眼镜的用户迅速扩大,并养成一些独有习惯。也就是说,既然没有技术壁垒,就要尽快形成应用壁垒。
不过,从这些苛刻的前提条件就会发现,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从软件角度,独立的爆款应用并不好找,但和手机的协同却很容易;而从硬件角度,考虑到手机的算力和电池容量远超眼镜,而电池和芯片的性能提升又相对缓慢,就决定了智能眼镜大概率不会迅速替代手机,而是会成为手机的杀手级配件。
我想大家也能看到,苹果的战略转向让自己从一个高风险的探索者变成了一个低风险的收割者,因为生态壁垒的商业价值远大于单纯的硬件创新。
当然,我更想说的是,苹果也给中国硬件厂商提了个醒,AI硬件浪潮已来,我们不能当旁观者,看懂趋势和产业格局,找到自己的主场,也能大有作为。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