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几年前最火的家电是什么,扫地机器人绝对算一个。我,就是当年那股浪潮里,一个冲在最前面的“韭菜”。记得当时,我咬咬牙花了四千多,抱回一台号称“旗舰机皇”的扫地机器人,觉得自己从此迈入了“解放双手”的新时代。

结果呢?不到一年,我就放弃了!现在正静静地待在储物间吃灰,成了我家里最贵、也是最占地方的一个摆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扫地机器人为什么“卖不动”了?听内行人说完,我果断换回了拖把!

商家宣传得最响的,就是“解放双手”。你以为你只需按一下按钮,它就任劳任怨,还你一个一尘不染的家?天真!现实是,你得伺候它。
每天扫完,你得弯腰去倒那个小小的尘盒,扬起一阵灰尘,呛得你直咳嗽。要是家里有掉头发的,恭喜你,你将解锁一项新技能:徒手抠滚刷。那些头发丝会紧紧缠绕在滚刷和轴承上,用剪刀剪、用手撕,比我自己扫个地费劲十倍。更别提那块湿漉漉的拖布了,每次用完都得手洗,不然那股味儿,能让你怀疑人生。

我那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叫‘隐性维护成本’。你以为买完就完了?滤网、边刷、拖布,哪个不要定期换?一套耗材下来,几百块就没了。一年下来,耗材费都够请好几次专业保洁了,你还觉得自己赚了吗?”
上次我请客吃饭,地上不小心滴了几滴油渍,我眼睁睁看着它冲过去,拖布在油渍上优雅地一滚,然后……直接给我“画”了一张抽象派油画,把污渍均匀地涂抹到了客厅的每一个角落。我最后只能跪在地上,拿着抹布一点点返工,那一刻,我真的想把那机器人从窗户扔出去。

宣传册上,什么LDS激光导航、AI视觉避障,听起来高大上,好像它比你还聪明。可在我家,它就像个没头苍蝇。
我家的拖鞋、孩子掉在地上的乐高、一根没收好的数据线,都是它的“天敌”。它不是被卡住动弹不得,就是被缠得“自我罢工”。最绝的是,它经常在某个桌腿或墙角反复横跳,像个迷路的孩子,而旁边大片没扫的区域,它却视而不见。

朋友笑着说:“它的‘智能’,是建立在‘样板间’一样的理想环境下的。咱们普通人的家,谁家没点杂物?它的算法根本应对不了这种复杂的真实环境。特别是地毯边缘、家具腿之间,永远是它的清洁盲区,最后还得你用吸尘器或者扫帚来‘收尾’。”
我亲眼看着它,把我家猫的猫砂盆当成了“新大陆”,兴致勃勃地冲进去,在里面刨了个天翻地覆……那场面,终身难忘,我花了半小时才清理干净。

“扫拖一体,一步到位”,这又是个大坑。干垃圾还行,一旦遇到厨房的酱油渍、汤水,它那块巴掌大的小拖布,简直就是“和稀泥”大师。

那点可怜的水量,根本洗不脏拖布,等于拿一块脏抹布,把厨房的油污均匀地涂抹到全屋的地板上。你用手一摸,黏糊糊的,比没拖还难受。
朋友说:“你指望它那点水洗干净拖布?它自己就是个污染源。越拖越黏,最后你还得重新拖一遍,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有些机器人还喜欢搞“夜间模式”,在你睡得最香的时候,它自己出来工作。你以为这样很省心?错!它撞到家具的“哐当”声,电机工作的“嗡嗡”声,回去充电的“嘀”的一声,对于睡眠浅的人来说,简直是“午夜惊魂”。
有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黑灯瞎火的,一脚踩在正在工作的机器人上,差点摔个“屁股墩儿”,那酸爽……我至今记忆犹新。

最让我后怕的,是朋友说的这一点。那个尘盒和滤网,如果你不及时清理,吸进去的灰尘、螨虫、细菌,会在下次启动时,随着排风口重新吹到你的空气里,造成二次污染。而那块潮湿的拖布,长期不清洗,简直是细菌的培养皿。你以为在清洁,实际上是在给全屋“播撒”细菌。

听完朋友这番话,我回家看着我家那个“罢工”在角落的机器人,再看看墙角那根被我冷落已久的拖把,突然就想通了。拖把,虽然笨拙,但它实在、可靠、指哪打哪,拖完地那股清新的水汽,才是真正的干净。

我没犹豫,拔掉电源,把机器人收进了储物间,拿起了我的老伙计——拖把。
当温热的水流过拖把,我用力拧干,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干净的水痕时,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