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9 月 17 日,美乌联合投资基金正式启动的消息,让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在两国的资源与援助博弈上。
乌克兰总理尤利娅・斯维里坚科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承诺投入 7500 万美元试点资金,乌克兰政府将进行等额配资,这意味着基金初始规模达到 1.5 亿美元,而首批项目直接瞄准了能源、基础设施和关键矿产三大领域。
这一基金的落地并非偶然,早在今年 4 月 30 日,乌美就已签署协议敲定框架。协议里藏着不少关键条款:美国企业对乌克兰矿产资源开采拥有优先权,甚至美国对乌的军援也被计入基金投资范畴。
基金采取各占一半的股权结构,由两国共同管理,9 月 3 日理事会首次会议更是敲定了运营细节 —— 成立常设委员会、开设银行账户,还确定了基金管理者和投资顾问的选聘规则,从制度上搭建起合作的骨架。
理事会的人员构成同样值得关注。乌克兰方面派出了经济、环境和农业部长阿列克西・索博列夫,以及副部长叶戈尔・佩列雷金、外交部国务秘书亚历山大・卡拉塞维奇三名核心官员。
美方则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牵头,搭配 DFC 的投资主管康纳・科尔曼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罗伯特・斯特宾斯,双方均派出重量级代表,足见对基金的重视程度。
乌克兰经济部长索博列夫对这笔资金寄予厚望,将其形容为吸引国际援助的 “灯塔”,认为 1.5 亿美元足以启动首批重大项目,目标是 2026 年底前落地 3 个具体项目。
但外界的解读显然更复杂,美国 DFC 在声明中直白表示,投资既为支持乌克兰重建,也为 “加强美国的自然资源供应链”,这番话直接点出了美方的核心诉求。
作为美国政府旗下的专业投资机构,DFC 的运作逻辑本就带有强烈的战略导向。2024 财年,该公司投资承诺总额已达创纪录的 121 亿美元,覆盖 181 个项目,关键矿产、能源等领域向来是其重点布局方向。
而乌克兰恰好拥有丰富的锂、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这些资源是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产业的核心原材料,正是美国当前供应链中亟需保障的环节。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算盘相当清晰:一方面通过基金实现对乌援助的 “回本”—— 将军援折算为投资,再通过矿产开发收益回收成本;另一方面借开采优先权实现资源控制,在全球关键矿产竞争中抢占先机。
这种布局甚至引发了尖锐批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亚当・图泽就直接将协议形容为 “一次非同寻常的勒索行为”,认为乌克兰在冲突背景下,不得不以资源权益换取持续支持。
对乌克兰而言,这笔基金是重建路上的 “及时雨”,却也可能埋下资源主权受损的隐患。冲突导致乌克兰经济濒临崩溃,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能源和矿产开发急需资金注入,而美国的投资附带资源优先权,本质上是一场利益交换。
斯维里坚科在宣布消息时着重强调 “长期经济复苏”,但如何在借力外援与守护资源主权之间找到平衡,成了乌克兰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目前,基金的具体投资项目尚未公布,但能源与关键矿产的明确指向,已让这场 “各掏 7500 万” 的合作充满了战略博弈的意味。
美国想要的是资源控制权与援助回报,乌克兰需要的是重建资金与发展支持,这场看似平等的合作背后,实则是实力悬殊下的利益交换。未来基金的运作能否兼顾双方诉求,还是会沦为美国资源布局的工具,正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