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发视频称,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一工作人员被游客锁喉、捂嘴、摁倒在地。视频中,被锁喉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受伤,但哄抢道具的游客却置之不理。景区称这是“互动中的意外”,涉事工作人员也轻描淡写地表示“可能他们玩得太开心忘我了”。
类似的行为并非个例。此前,迪士尼玩偶屡屡被“善意”拍打致演员受伤倒地的新闻,曾引发舆论热议,在游客的“毒手”之下,人偶扮演几乎成为高危职业。这些事件共享着同一种逻辑谬误——将冒犯性举动包装成“互动”,将侵权行为辩解为“玩笑”。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万岁山武侠城的哄抢,当一名游客对工作人员施以锁喉、捂嘴的暴力时,周围人非但没有制止,反而一拥而上争夺道具。这种集体越界,藏着更危险的心理——许多人或许觉得“大家都在抢,我不抢就亏了”,或是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我们是否该反思:当个体身处群体中,难道就可以放弃对他人的共情、对规则的敬畏吗?
更值得警惕的是,景区的反应正在形成一种危险的示范效应。万岁山的工作人员被锁喉后,景区第一时间强调“未感受到恶意”。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看似维护了景区形象,实则纵容了“越界的快乐”。只有让每一个参与哄抢、实施暴力的人都付出代价,才能打破“集体失德”的怪圈。
景区不是法外之地,“武侠世界”不能无视现实法则,“互动”更不能成为侵权的遮羞布。毫不夸张地说,哄抢道具之类的事件绝非什么“意外”,而是对规则的漠视、对他人权益的践踏,本质上是亟待依法规制的不文明旅游顽疾。
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也早已建立“黑名单”制度。但在实践中,不少景区因担心影响客流,对不文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作人员缺乏执法权,面对冲突往往只能口头劝阻。这种“柔性管理”的困境,恰恰需要更刚性的制度来破解——比如建立景区与公安、征信系统的联动机制,对暴力侵权行为依法追责;将不文明行为记录与交通、信贷等挂钩,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震慑力。
从迪士尼玩偶屡屡被拍打,再到如今的锁喉哄抢,这些事情反复提醒我们:文明旅游的养成,既需要游客守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底线,更需要规则长出“牙齿”。让每一次越界都承担后果、每一次冒犯都付出代价,我们才能充分享受建立在尊重与安全基石之上的游玩之乐。
文|胡欣红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