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降息,五项对策

野叔(资深金融从业者)

央妈给力,十条信息;概括四字,降准降息。

5月7日上午货币方面的具体内容,都看过了,略过不提。十几天之前的4月21日,当时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还是憋着没动:1年期3.10%,5年期及以上3.60%。今天则官宣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将从此前1.50%调降至1.40%,并将带动LPR同步下降10个BP;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更是将下降25个BP。

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来说,这是可能影响最大的两条;而且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小型农商银行来说可能影响更大;因此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务必优化应对策略、强化应对能力

(附图1)

1 降息趋势

第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野叔先说说此前三次降息的大致情况,理清脉络。一是2024年2月,五年期LPR由之前的4.20%降到3.95%,一年期LPR保持在3.45%不变,此次“单降、大降”的主要目标显然是为了支持房市与房贷。

二是2024年7月,一年期和五年期的LPR分别降到3.35%和3.85%,二者均下调10个基点。此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拉升上季较低的GDP增速。

三是2024年10月,一年期LPR降到3.10%,五年期的降到3.60%(近年变化详情见附图2),二者均相对下调25个基点。这是降幅较为明显和全面的一次,主要目标是按照9月下旬会议精神,促进房市“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5年5月这一轮降准降息,一方面是全面覆盖,存款准备金整体下调和LPR整体下调,主要目标在于落实4月下旬会议精神,适度宽松、支持实体、着力“四稳”;另一方面是重点突出,首先还是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态势,然后还有支农支小、科技创新、服务消费等结构性领域。

(附图2)

第二,十年国债收益率。一般来说,无风险收益率与LPR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且前者一定程度上是后者的锚,当然还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2024年十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较为明显,月均数值从年初1月的2.4%以上降到了12月的1.7%以下,与当年三次LPR下调趋势一致。有专家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小银行债券业务过于激进,实际上是因为在信贷市场上“大行下沉”力度较大,才出现“大行积极放贷、小行无奈买债”的现象。

2025年2月和3月,十年国债收益率整体呈现短期反弹上行趋势(详情见附图3);不过3月下旬以来开始出现下行趋势,5月初数值在1.63%上下波动。

(附图3)

2 降息主因

野叔认为,2025年5月LPR降息的核心原因,更多在于外部冲击而形成的需求预期减弱,需要更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冲其相关影响。

第一,消费需求情况。从绝对指标看。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不过从消费结构看,在零售商品中绝对额最大的汽车销售同比下降0.8%。所以,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直接从5%,阶段性调降至0%

同期,商品住宅销售额1.84万亿元,同比下降0.4%;虽然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但是增速仍未转正。所以,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下调25个BP,五年期以上首套房贷利率从2.85%下降到2.60%;其他期限利率同步下调。

从相对指标看。PPI已经连续10个季度为负值,其中2025年3月为同比上涨-2.5%。CPI已经连续1个季度低于2%,其中今年3月CPI为同比上涨-0.1%(近年变化详情见附图4)。由于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均为负值,那么即使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还是相对较高,因此政策利率具有下行的空间。

(附图4)

第二,贷款需求情况。从增量看,2025年一季度RMB贷款净增9.74万亿元,同比多增2771亿元,信贷需求不算弱。从增速看,3月末RMB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近年各季度增速见附图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比上季低0.2个百分点,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之中,所以说信贷需求也不算强。

特别是个人贷款需求相对不足。2025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RMB个人贷款余额83.87万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从区域和机构看,一季度部分区域和部分机构的个人贷款比年初还有下降。

同时,RMB存款余额315.2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季高0.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季仅低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当期居民的储蓄意愿相对较强,对应则是消费意愿相对较弱。

第三,外部需求情况。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内部相关需求处于相对中性状态,不强也不弱,对于在降息相对没有特别迫切的需求。但是,4月以来外部冲击持续不断,从关税到“关网”(无法登陆重要数据平台)再到“船费”,几乎是全方位,而且后期还有升级可能性。具体情况分析,还需要等4月出口数据披露之后。

(附图5)

3 降息应对

从理论上讲,贷款降息整体上有利于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实体经济的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市和股市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居民提升消费意愿。

但是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来说,LPR下调虽然可能提振信贷需求,但是更多是一种挑战,毕竟目前净利差和净息差都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毕竟目前许多银行机构利息净收入和净利润同比都是负增长。。

例如,2024年12月,新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经降到3.28%(近年详情见附图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降到3.09%;四季度商业银行NIM收窄到1.52%,其中城商银行的只有1.38%(相对最低),农商银行的净息差也只有1.73%。

今年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30%,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60%,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后期,随着LPR的下调,银行贷款利率定价肯定将进一步下行。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小型农商银行来说,必须审慎应对。

第一,降控资金成本。一是按照“大胆、小步、快跑”的方式,加快各期限存款利率的梯度式下调,而且只要存款市场份额没有过大的波动就可以持续这样调整;同时通过改善服务保持存款不流失。二是通过代收、代付、代管、收单等场景构建,加强产品设计与营销,调整存款结构,提高活期存款比重。

野叔近期现场调研一家县域机构,其存款平均付息率就从三年前的2.20%以上,下降到2025年一季度1.60%以上(与2024年的“零售之王”付息水平接近),主要方法就是上述两项。

第二,降控风险成本。目前中小银行的各类成本中,变数最大的是由于贷款质量劣变形成的风险成本。管理者需要明白一点,低收益、低风险的贷款可能只是有点少收,高收益、高风险的贷款则可能出现“颗粒无收”

近年,东部某省农信系统经营压力相对较大,首要表现就是不良率和关注率合计数值较高、风险成本较高,再加上规模增速相对较低,所以面临利率下行、息差收窄等变化时就比较艰苦。当然,这背后可能还有系统内高管选用机制等深层因素的影响。

第三,降控运营成本。首先是在提高人均产能的同时,按营收入增长、利润总额增长等现实变化来调节薪酬总额,严格控制人力成本的增长。在这方面,2024年重庆农商银行取得了降本增效的先进经验(相关内容可参见本号前期文章《重庆农商银行:降本增效经验》)。

第四,稳定贷款息收。一方面,必须积极应对某些同业的“低价掐尖”;另一方面,又不跟其他机构简单地打“价格战”,而要用多重价值留住客户。例如,与贷款客户建立较好的感情,大致也值100个BP。

第五,稳增非息收入。做优资金业务,增加投资收益;做大中间业务,增加中间收入。

(附图6)

野叔的结语

最后野叔再梳理一下对银行息差持续收窄的观点。几年前,在对贷款利率下行趋势进行预判基础上,野叔提醒农商银行“保卫净息差”(相关文章在网上仍可搜索到);近年来,很欣然看到一些机构重视净息差、考核净息差。但是,在当下的新形势下,整体思路需要适应变化而调整。

一方面,仍然需要“保卫净息差”,不过不是保持原地不降、甚至逆势上行,那不可能;而是保证更缓和的下降。另一方面,与强化质量风险意识、规模份额意识相比,需要淡化收益最大化意识,毕竟金融要与实体经济同甘共苦。

因此,在绩效考核上,可能要把质量放第一、规模放第二,然后再将利润增长、净息差、ROE等效益指标放到第三。(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财经   对策   息差   利率   贷款   附图   银行   百分点   存款   需求   成本   商业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