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特朗普急吼吼逼迫:四倍订单?豆农快哭了!

前言

特朗普政府搞的那些关税政策,简直把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的路给堵得差不多了,尤其是美国豆农,因为丢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天天愁得不行,抱怨的声音就没断过。上周美国好几家农业媒体都在说,中国到现在还没开始买美国新季大豆,这可是近 20 年来最晚的一次。

面对这局面,特朗普也坐不住了。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 8 月 10 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呼吁中国 “尽快把(美国)大豆订单增加四倍”,还承诺给中国提供 “快速服务”。路透社说,因为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到现在都没提前预订美国新季大豆。眼看美国大豆收获和出口的季节就要到了,这种反常的延迟让美国农民和贸易商心里直打鼓。

中国从 1995 年就开始进口美国大豆了,按常理,年初就会开始预订秋天收获的大豆。可今年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

本月初,美国一家专注农业风险管理的经纪商 Zaner Ag Hedge 的首席市场分析师凯伦・布劳恩在报告里说:“中国至今一船美国新季大豆都没买,搞得新作物的销售特别费劲,这是 2005 年以来中国在美国大豆市场最晚的开局。”

大豆困局:美国豆农的生死时刻

2025年8月的美国中西部农田里,金黄的大豆即将迎来收获季,但本该忙碌的豆农们却愁容满面。根据路透社报道,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的中国,今年迟迟未启动美国新季大豆采购,这是自2005年以来最晚的开局。更让人心焦的是,往年此时中国买家早已锁定数千万吨订单,可今年截至8月10日,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中中国采购量仍为“零”,这让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豆农们如坐针毡。

这种反常现象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贸易地震。自特朗普政府2018年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美国大豆出口遭遇重创。当时加征的25%关税直接推高了美豆价格,中国买家迅速转向巴西等替代来源。到2025年,巴西已占据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74.6%,而美国份额从高峰期的40%暴跌至18%。这种结构性转变让美国豆农陷入绝境——他们的大豆堆积在粮仓,期货价格跌至近十年低位,许多农场主不得不抵押土地偿还贷款。

8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紧急呼吁,要求中国“立即将大豆订单增加四倍”,并承诺提供“快速物流通道”。这一言论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美国农业界的恐慌。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警告称,若中国持续转向南美供应,美国可能“永远失去这个价值百亿美元的市场”。更讽刺的是,就在特朗普喊话的同一天,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大豆进口量达1167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而其中86.6%来自巴西。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折射出中美大豆贸易格局的彻底重构。

贸易博弈:关税高墙下的双输困局

这场大豆危机的根源,要追溯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2018年加征的关税不仅没能缩小贸易逆差,反而让美国农业成为“牺牲品”。根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数据,贸易战期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额从2017年的122亿美元暴跌至2020年的31亿美元,损失超过90亿美元。尽管后续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短暂缓解了危机,但2025年特朗普重启的关税战再次让中美大豆贸易陷入僵局。

更严重的是,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摧毁美国农业根基。由于中国需求萎缩,美国大豆库存积压至历史高位,价格持续低迷导致豆农收入锐减。肯塔基州豆农拉格兰德在采访中透露,他的农场每英亩种植成本高达600美元(约4400元人民币),但当前大豆期货价格仅能覆盖70%的成本。这种亏损局面迫使许多中小农户破产,仅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中西部就有超过200家农场申请破产保护。

面对困境,美国农业界开始反思政策失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指出,豆农们并不支持用关税手段解决贸易问题,因为这只会让他们成为“政治博弈的炮灰”。但特朗普政府似乎并未吸取教训,8月12日到期的中美关税暂停协议至今未获延期,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破局之路:中国的战略转身与全球变局

在中国大豆采购办公室的会议室里,一份最新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量预计突破8000万吨,同比增长12%。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中国长期布局的结果。自2018年起,中国通过签署长期采购协议、投资巴西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构建起稳定的南美供应链。到2025年,巴西大豆从收割到中国工厂加工的周期已缩短至45天,与美豆运输时间持平。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大豆产能提升工程也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7亿亩,产量突破2000万吨,自给率提升3.4个百分点。尽管这一数据尚未完全满足需求,但配合进口多元化策略,中国已基本摆脱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在推动大豆用途创新,例如开发高蛋白大豆品种用于植物肉生产,这进一步降低了对传统饲料豆粕的需求。

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展现出坚定的战略定力。8月1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方在经贸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并建议美方“回归理性对话”。这种态度背后,是中国对全球农业格局的深刻洞察——当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产能持续扩张,当乌克兰等新兴产区崛起,国际市场早已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如巴西农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所言:“我们不仅能满足中国的大豆需求,还能提供优质牛肉等多元化产品。”

这场大豆博弈的终局尚未到来,但趋势已清晰可见。美国豆农的困境本质上是全球化退潮期的缩影——当政治手段试图扭曲市场规律,最终受伤的往往是最脆弱的群体。而中国通过供应链重构和技术创新,正在书写全球农业贸易的新篇章。未来,决定大豆流向的或许不再是关税壁垒,而是更具韧性的全球合作网络。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财经   美国   大豆   中国   订单   巴西   关税   农业   中美   贸易   市场   兰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