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今天必须唠点实在的!如果你还沉浸在“救楼市=救房价”的幻想里,那真该赶紧醒醒,抬头看看权威部门释放的最新信号了!
住建部最近的动作,就像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浇醒了很多人。他们到底在强调啥?
核心就一句话:真正的“救市”,核心目标是激活市场、促进流通、消化库存!
至于你家那套房子的价格是稳是涨还是跌,那只是实现这个大目标过程中的一个侧面反映,而非最终目的。
数据不会骗人!看看这些“活水”从哪来?
最近,住建部的调研组专门跑了一趟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经济大省。带回来的消息,可是干货满满,相当提气!
上半年,这两个地方的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同比往上走了!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房交易市场也保持着相当的活跃度。
更关键的是什么?那些主要城市的商品住宅库存,消化速度明显加快,周期已经回落到了“合理区间”。
这一连串的积极信号,被官方评价为“有力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持续巩固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态势”。
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新房卖得动了(同比正增长),二手房交易热起来了(活跃),房子库存没那么压得慌了(合理去化),整个市场的心气儿就稳住了(预期稳定),楼市这艘大船就能更平稳地航行(态势巩固)。
看明白没?官方语境下的“稳楼市”,核心发力点就是“稳销量、去库存”!这才是维系整个市场健康运转的“生命线”。
新房为啥卖得动?“好房子”成了硬通货!
那问题来了,进入2025年,新房销量这股暖意是怎么吹起来的?答案藏在“产品力升级”和“供给侧改革”这两招里。
“好房子”概念落地生根:现在的新盘,不再是简单堆砌面积。低容积率(意味着楼间距更宽、居住更舒适)、高得房率(实实在在能用上的面积更多),成了开发商吸引买家的杀手锏。这招很灵,“好房子”真有人买单!
核心地段“压箱宝”登场:地方政府也拿出了诚意。看看广州上半年的操作:拍出去40多块地,其中25块都位于中心城区!
这绝对是拿出了“压箱底”的好货。想想看,核心地段+低密设计+高实用率,这样的组合拳打出来,想不热销都难!时不时蹦出个“日光盘”,更是把市场气氛烘托得火热。
不过,咱们也得清醒点,核心区热闹,不代表所有地方都轻松。那些位置相对偏远的项目,压力依然山大。
残酷现实:增城腰斩盘,刺痛谁的神经?
说到压力,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6月份,《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广州增城碧桂园云顶项目的现状:起售价直接干到了1.1万/平方米!这个数字有多扎心?
要知道,它曾经风光无限,巅峰售价高达4.1万/平方米!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当初这块地的楼面价(开发商拿地的成本)就已经是2.4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啥?现在的售价,别说跟高峰比了,就连成本价都惨遭腰斩!
开发商为啥宁愿亏得“肉疼”也要降价甩卖?答案冰冷又直接:房子实在不好卖!资金链绷不住了,回笼资金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这绝不是孤例,它尖锐地揭示了市场分化下,非核心区域的残酷竞争现状。
二手房“以价换量”:繁荣背后的真实底色
新房市场有亮点也有痛点,那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又是怎么回事?数据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真相:这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以价换量”换来的,而且巨大的抛售压力依然悬在头顶。
价格“跌跌不休”:中指研究院的6月数据显示,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普跌0.75%,同比跌幅更深达7.26%!
更扎眼的是,所有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清一色环比下跌,无一幸免!没有一座城市能幸免于跌!(一线跌0.56%,二线跌0.81%,三四线跌0.76%)。
挂牌量“水涨船高”:根据58安居客研究院的数据,截至5月底,百城二手房挂牌量冲到了惊人的271.8万套,比去年同期暴增了15.8%!房源像潮水一样涌出来。
这景象再清楚不过了:市场上想卖房的人(无论是置换、套现还是止损)远比想买的人多。
想要快速成交?降价,几乎是唯一有效的“通行证”。所谓的市场企稳和巩固,背后是无数房东看着挂牌价“心如刀绞”的无奈选择。
格局已变:二手房成“顶梁柱”,价格博弈是常态
更关键的是,当前楼市的成交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主力城市,二手房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交易的主力军!
深圳:上半年二手房成交占比逼近六成(约60%),新房只占四成。
成都:更生猛!二手房占比高达七成左右(约70%),新房仅占三成。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市场的“体温”,很大程度上是由二手房的“以价换量”在支撑着!
新房价格看似有些项目在涨,但那更多是因为核心地段、高品质的改善型项目供应增加了,拉高了整体均价,并不能代表市场的普遍回暖。
成交的主力(二手房)在降价,这才是市场最真实、最广泛的状态。
官方定调:多管齐下,目标是“止跌回稳”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脑子里的“定势”扳过来!住建部这次调研后的表态,指向非常明确:稳楼市的核心,是稳信心、稳交易量、稳流通性!
对价格的态度呢?是“稳预期”,是防止像过去两年那样“自由落体式”的恐慌性暴跌。
他们提出的路径是“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
最终目标?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注意用词,是“止跌回稳”,不是“强势反弹”!
新一轮松绑?信号灯已隐约亮起...
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是,6月份的房地产数据似乎又掉头向下了。这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当“止跌回稳”面临挑战时,工具箱里的储备政策,很可能就要派上用场了。
业内普遍感觉,新一轮力度更大的楼市支持性措施,或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市场,正在急切地等待着这剂“强心针”如何注入。
老铁们,时代真的变了。指望再来一波“鸡犬升天”式的房价普涨,已经不现实。
理解“救市”的本质是救流通、救销量、救健康度,这才是我们应对当前市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开发商亏本甩卖,还是房东忍痛割肉,亦或是政策工具箱的再次开启,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让房子流动起来!
只有交易活跃了,整个市场的血脉才能畅通,风险才能真正化解。
看清这条“生命线”,我们才能在楼市新常态中,做出更理性、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判断和选择。
别盯着那虚无缥缈的“价格保卫战”了,流通性,才是当下楼市的真正命脉!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