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需谨慎!西安市中医医院大夫详解常见误区及科学调理方法

三伏天作为全年最炎热潮湿的时段,是调理体质的黄金期,但也因养生误区频发而暗藏健康风险。近日,记者采访西安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刘雪萍介绍三伏天一些常见的错误习惯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

行为上,三伏天、长夏的季节特点是炎热易夹湿邪,适量低强度的运动让我们微微汗出,有一定除湿排毒作用,但突然剧烈运动、大汗出,当下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脏损伤等,甚至危及生命。

长远来看,夏季养生不当,会为秋季留下健康隐患(如易感冒、腹泻),并导致为秋季收敛储备的能量不足,从而冬季一些虚、寒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及加重。

其次是“贪凉”,天气炎热,追求冷水澡或空调直吹、空调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一行为容易感冒、颈肩关节僵硬疼痛、哮喘的急性发作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饮食上,过量进食冷饮、寒性食物、用蔬果代餐等行为,轻则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胃痛、腹泻、便溏、乏力等,甚至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危及生命风险。

刘雪萍建议,针对补阳的养生行为,应专业机构辨证,确实属于“虚”“寒”等体质,可适度的补阳措施,并在当日配以养阴等食疗方,避免因补阳而伤阴、伤津。针对“贪凉”行为,建议洗澡水温接近体温(约37℃),空调温度设为26℃且避免直吹颈肩,若本身“虚”“寒”人群,建议在空调房内,可身穿马甲或者佩戴披巾,保护肩颈及背部、泡脚助眠(水温40℃左右)。

在饮食上,可以小口饮用常温绿豆汤、酸梅汤或淡盐水,经期女性、脾胃虚弱者;建议苦味食物每周2-3次,搭配红枣、生姜、紫苏叶调和寒性;绿豆汤每周1-2次,脾胃弱者加陈皮/生姜;正餐需含蛋白质(鱼肉、豆类);总体来说饮食以清补为主(黄瓜、生薏米),辅以辛温食材(生姜、紫苏叶)平衡寒凉。

记者了解到,冬病夏治即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以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的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程度。冬病夏治主要针对虚、寒性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例,其中包括背部发凉、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慢性咽炎、反复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心病和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由于天气原因,特别容易使人体的阳气受到伤耗,进而也会伤及阴液、阴气,这个时候如果不顾及阳气的话,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就会降低。

三伏天是“发陈”排邪的好时机(使气得泄),也是养护阳气(冬病夏治)的关键期,关键在于把握“度”,既不能过度闭藏(贪凉闭汗),也不能过度耗散(大汗淋漓)。最后要“无厌于日”,与现代防晒不矛盾,不要完全拒绝阳光,在非暴晒时段(如早晨、傍晚)适度接触阳光有益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养生   西安市   伏天   大夫   详解   误区   常见   中医医院   科学   方法   绿豆汤   阳气   生姜   空调   建议   炎热   肺病   可能会   脑血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