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空调能效标、绿色食品标可能是假的……缺少罚则的漏洞该补了

最近,充电宝风波愈演愈烈,“假3C标”变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商机”。

中国新闻网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商家售卖具备“镭射”“防水”等特性的“3C贴纸”。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买到“3C贴纸”,且不需要任何产品证明材料。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元不等。

媒体曝光后,目前通过电商平台直接搜索“3C贴纸”等关键词时,已无法检索到相关商品。

不过,“假3C标”并非销声匿迹,而是以“定制”形式继续存在。

根据北京日报,不光有3C标志,还有大量其他认证标志贴纸也在网上售卖。

例如,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中国能效标识等贴纸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均有销售。

这些商家大多为包装厂、贴纸厂、印刷店或百货店,认证标志价格十分便宜。

一个中国环境标志只需0.1元,一版90贴的绿色食品标志贴纸只需几元。

部分商家的贴纸销量达1万多单。

消费者担忧的是,假标横行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又该如何监管?

在我国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超过1200家,各机构的认证范畴不尽相同。对于产品认证而言,除了3C强制性产品认证外,其他产品认证属于自愿性产品认证。

自愿性产品认证又细分为国家统一和企业自定两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网上销售自愿性产品认证标志的行为,目前监管部门的确面临缺少罚则的尴尬。

市场监管部门虽然可以依据《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五条关于禁止伪造、冒用、转让和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禁止性规定来约束,但因为缺少罚则,违法成本低,一些违规网店很快改换“马甲”卷土重来。

网购平台也存在监管困局。面对海量、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网络内容,当前的技术手段难以做到全面、精准、高效的监管。违规内容隐匿化、“擦边”化也增加了平台监管难度。

认证标志、直播卖卡、虚假招聘等都属于这一情况。

这些内容不再以明显的违法违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巧妙的措辞、隐晦的暗示、复杂的技术手段等方式规避监管。再加上监管责任界定不够清晰明确,平台内部及平台与外部监管机构之间的部分监管职责存在模糊地带,最终导致出现监管空白地带。

这一问题并非无法破解,而是另一方面的原因更应值得重视——部分平台过于注重商业利益,自身缺乏足够的监管动力,担心太过严格的监管、惩处会影响商家、广告主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进而影响平台利益。

平台监管的“度”在哪儿?法律即是“度”。

在依法保障用户言论自由和商业活动自由的前提下,平台可以依法制定明确的审核标准和合理的申诉机制,对于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商家也可以依规申诉,从而避免监管过度。“依法加强监管和促进网络繁荣并非对立,对违法违规内容零容忍,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正规商家、优质内容才能获得更好发展,最终实现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受益。

(来源:北京日报 部分有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数码   罚则   绿色食品   漏洞   空调   贴纸   平台   商家   自愿性   产品认证   标志   内容   中国   北京日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