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抢夺中国半导体企业所引发的政治后果还在持续发酵,全世界的汽车企业都面临芯片短缺的尴尬问题。特别是在荷兰单方面宣布向中国断供晶圆之后,几乎所有人不能意识到里面的问题所在,这根本就不是荷兰政府单方面的选择,而是背后有看不见的大手在推动。但双方的对立,却让欧洲的车企成为夹在中间的尴尬一方,一方面,需要中国的芯片来维持工业生产,但在另一方面,又担忧荷兰的举措会促使中国推行全面性的制裁,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一些德国的企业纷纷开始找上中国。

荷兰已经被欧洲抛弃了吗?
根据英国路透社在11月3日的报道,目前有大量的德国企业正在与中国政府进行协商,以寻求维持供应链上的稳定,似乎荷兰的供应商已经被抛弃。

例如,德国汽车工业巨头埃孚公司就表示,他们与中国的有关部门进行合作,以确保芯片的正常供应。另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欧摩威也向中方递交了申请,希望中方能够在芯片供应上给予豁免。而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现阶段,中国似乎已经放松了对电子元器件出口的限制,但这必须提前获得中国商务部的许可。

且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欧洲其他汽车企业的危机依旧没有解决,例如,德国大众公司就明确表示目前公司仓库内的芯片库存只能维持到下周的正常生产,必须与中国进行谈判与协商,而且这不仅涉及了德国的公司,就连美国的公司也很难幸免于难。

很显然,无论一些西方国家的推崇者们再怎么在舆论上呼风唤雨,也改变不了西方的汽车企业对中国的芯片存在巨大依赖的事实,而且这一次的供应链危机,完全是由荷兰单方面挑起的,因为中国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欧洲的车企来说,在向中国申请豁免的同时,也应该向欧盟施加压力让他们对荷兰予以制裁,将吞下去的中国企业完完整整地吐出来。

背后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现实?
很显然,无论西方世界再怎么不愿意承认,其在供应链上对中国的依赖却都是实打实的,荷兰所讲到的安氏半导体只是一部分而已,最终的晶圆封装还是要在中国境内进行的,对于相关的供应链,中国完全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替代。

如果要把芯片比作是一道菜的话,那么荷兰方面只是准备菜的原材料而已,而真正的厨子则是中国,即便荷兰政府能够强行接管了相关的厂房,那也只能是看着这些机器设备干瞪眼,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投入到正常的工业生产当中,更何况,芯片晶圆的生产也对中国的稀土有着高度的依赖性,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根筋两头堵,也难怪德国如此的识时务。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