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贵州的一家奶茶店里,出现了这样令人气愤的一幕。
一女生在平台上下单奶茶,选择自提,结果找不到店,打电话要求退款。
店员说饮品已经做好了退不了,女生便要求店员给她送过去。
店员拒绝了,因为订单是自提模式,而且当时店里只有她一个人,走不开。
没过多久,这位女生就怒气冲冲地来到了店里,将做好的奶茶当场泼了一地:
“不给送是吧?我不要了!”
随即扬长而去,留下满地狼藉给无辜的打工人收拾。
那位女生也许以为自己的行为很飒很有爽剧风范,但评论区里都把她嘲上了天:
“回家就发了一个自己是勇敢的小羊。”
“花那两个钱真把自己当上帝了。”
很多人觉得她的一系列操作特别令人费解:
“自提的时候找不到店,倒人家咖啡的时候就找得到了。”
你会发现当下社会,有太多巨婴一样的“公主少爷”:
只要有一点小事不符合他们心意,挑战了他们的“权威”,他们就要发疯。
疯狂地当场发泄情绪、肆意破坏、惩罚别人。
比如前段时间,网上就曝出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女子在一家玉器店里疯狂打砸,把柜台上的珠宝、手镯全都狠狠地摔在地上。
摔的当下也许很爽,事后面临巨额赔偿时,不知道她还能否找回那丢失的理智。
比如前几天,商场一家泡泡玛特打烊关门了,一男子想买东西店家不给开门。
结果下一秒,这男子就在那疯狂踢门,甚至把卷帘门都弄坏了,闯进店里。
还有之前一家麻辣烫店的监控录像,也曝光了这样难以理解的一幕。
一对情侣来店里躲雨,吃着从外面自带的食物,店员正在擦桌椅收拾,根本没说啥。
女子突然就不爽了,不知道是不是嫌店员动作慢,竟自己上手把桌子上的垃圾全扫到地上。
店员懵圈了几秒后,还是尽量保持礼貌地说:“二位走吧,我这不欢迎你们。”
女子却不肯:“走不了一点。”径直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
店员没理她,正给其他顾客点餐呢,女子开始发疯了,在店里砸椅子、筐子。
之后跟店员开始了对骂模式,拿着装食物的盆砸店员的头,还抡起了椅子,被无辜的其他顾客劝阻了。
再比如前几天,在一家饭馆里,一位男子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突然把一碗饭摔在了地上。
之后淡定地继续吃菜,吃了几口后又把餐盘给掀翻了,留下满地狼藉后自认为潇洒地走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孤立、却又无比类似的暴怒事件,共同拼凑出一幅巨婴症候群的社会切片。
这群“公主少爷”们,正是陷入了心理学上的全能暴怒(Narcissistic Rage)的逻辑:
任何不如意都是在挑战我的自恋:世界本应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任何不如意,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有恶意动机在,必须接受我的惩罚。
于是,哪怕再小的事,都会让他们暴怒,必须当场发泄个头破血流。
在无能狂怒的那一刻,他们的理智荡然无存,只剩下了婴儿般的幼稚:
①巨婴心态:如同婴儿喝不到奶就肆意哭闹,这些成年人将“自己的需求未被满足”等同于遭受攻击;
②权力幻觉:泼奶茶、砸门、砸玉器、摔椅子餐盘,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处决——
通过毁灭店内商品,来达到惩罚“不服从自己心意”的店员的目的。
③退行机制:打砸东西的癫狂状态,是典型的前额叶功能关闭。
肾上腺素飙升,情绪脑接管了理智脑,夺取了自身行为的控制权。
从巨婴蜕变成真正成熟的大人的标志,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
有这样一个理论很有意思,叫“空船理论”:
一个人在乘船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只船正要撞过来,喊了好几声都没人答应。
于是他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是不是不长眼睛。
当船靠近的时候,他才发现,那是一只无人的空船,他的怒火便迅速消退了。
如果他能提前意识到,那是个空船,他的注意力就会放在躲避船只上,而不是愤怒地谩骂上。
很多时候,别人的“伤害”或“冒犯”,很可能根本不是冲着你来的。
就像那艘空船,它没有目的,并不是有意撞你,更不是要故意“挑战你的权威”。
所以,当别人的某些无意识行为刺激到你时,你可以先暗示自己,别人是无意的,而不是解读为针对自己。
它能帮助你快速冷静下来,更好地处理当下滋生的愤怒。
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
“除了生病之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并非真实存在。
伤害你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对事物的态度。”
每个暴怒的巨婴,都是自己情绪的囚徒。
下次再遇到让你情绪激动的事时,不妨想想那艘“空船”,试着放下心中的偏见和预设。
当我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用更豁达、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时,才能更轻盈地在人生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