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黄河水利遗产丨原阳砖坝遗迹 见证千年治水智慧的“活化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近日,在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中,原阳砖坝遗迹凭借其独特的工程价值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功入选。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老水利工程,作为黄河治理史上的“活化石”,为当代水利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实证。

圈堤柳村村民向记者展示原阳砖坝遗迹具体位置。

原阳砖坝遗迹具体位置。

原阳砖坝遗迹及所在官厂镇圈堤柳村。

原阳黄河大堤。

原阳砖坝遗迹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官厂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弘治三年(1490年)始建的原阳黄河堤防工程。由于黄河历史上改道频繁,防洪成为历代治黄工作的重中之重。道光十五年(1855年),河道总督栗毓美亲自指挥创建了原阳砖坝,在全河首开“抛砖筑坝”“以砖代埽”和“建窑制砖”模式。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堤坝的抗洪能力,有效减少了黄河水患对当地百姓的威胁。

原阳砖坝遗迹所在地官厂镇圈堤柳村口。

原阳砖坝遗迹所在地官厂镇圈堤柳村里,村民们为祈福黄河平安修庙捐资立碑。

此次入选的原阳砖坝遗迹,起于板张庄村,全长约19公里,现存64道砖坝。虽历经岁月侵蚀,这些砖坝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形态,其建筑工艺、结构布局等细节,为研究古代黄河治理技术、工程建设理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见证了历代治黄人在与洪水斗争中展现出的高超智慧和顽强拼搏精神,兼具科学研究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

新闻背景:

2025年3月14日,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由黄委正式对外发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包括嘉应观、林公堤、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泺口水文站等20处水利遗产。

首批公布的黄河水利遗产以中下游工程类水利遗产为主,涵盖古堤防、古险工、古闸坝及枢纽工程、灌溉工程、涵闸工程、水文站、人民治黄纪念地等各类型,建设时间从秦汉时期跨越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为千百年来黄河两岸人民群众开发治理母亲河的重要见证物,20处水利遗产具有显著的历史、科技、生态、文化及社会价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治理理念、河工技术、工程建设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历史   原阳   黄河   活化石   遗迹   遗产   见证   水利   千年   智慧   工程   价值   堤防   嘉应   名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