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市场监管】
编者按
9月16日,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将在南京召开。作为我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会议,中国质量大会不仅是一场国际交流盛会,更是展示我国质量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现推出【质量印记•南京】专题,深入挖掘南京质量文化的传承,展示新时代南京质量发展的卓越成就。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质”领高地】(管理与创新篇)。
在工信部公示的
《2024年5G工厂名录》中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榜上有名
让我们一键走进
中车浦镇“数智”世界
什么是5G工厂
5G工厂是指充分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打造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
中车浦镇以打造5G全连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针对已有连接设备进行5G智能化改造,在协同研发设计、产品远程运维、设备协调作业等11个场景进行智能化建设。
01
协同研发设计
公司搭建的机电软一体化协同研发平台,实现了电气原理图到三维机械设计到自动布线设计的一体化设计、实时数据传输,极大提升了设计效率。同时,推行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设计,以三维模型贯穿制造与维保流程,以精准的三维工艺引领装配作业,不仅有效提升装配质量与效率,还进一步降低装配时间和成本。
02
产品远程运维
产品远程运维系统
利用5G网络为传输通道,建设以车辆状态诊断服务、车辆维修为双中心的PHM轨道交通健康诊断与智能维护系统,为用户提供自动化车辆运行监控、实时化车辆故障报警、体系化维修计划管理服务。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建立车辆健康模型,指导车辆设计与运维,推动维保从计划修、故障修向状态修的转变。
03
设备协同作业
建立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设计平台,实现三维模型从设计端、工艺端到生产现场端的贯通,以及基于同源数据的设计工艺与生产过程的数据贯通,使作业能直观、准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工作,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降低装配时间和成本。
04
柔性生产制造
焊接智能化产线
自动化涂装产线
搭建精益数字制造管理平台,通过内置5G模组等设备接入5G网络,实现设备连接无线化,大幅减少网线布放成本,缩短网线布放时间。此外,通过5G网络与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系统结合,部署柔性生产制造应用,对内提供生产准备、生产计划、执行过程及执行结果的信息化管理,对外直观展示各项目不同阶段的生产组织信息。
05
AR智慧仓储中心
物流模块应用AR技术
公司以智能仓储为应用场景,在仓储、配送、盘点等主要业务模块,通过应用视觉增强技术(AR),利用5G网络实现高精度的储位指引和拣选路径导航。如在物料待检区,AR眼镜能呈现到货单据明细,操作员随后核对实物,最后AR眼镜指引上架、下架;对库房建模,将操作员与设备的相对位置在小地图上显示,通过感应安全距离,实现危险预警。
06
厂区智能仓储
微库
公司自主研发的仓储管理系统(WMS),以5G网络为基础,利用RFID射频识别、5G通信、信息系统应用等信息化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入库、出库、盘库、齐套管理的信息自动抓取、自动识别、自动预警及智能管理功能。
07
厂区智能物流
公司自主研发的仓储管理系统(WMS),通过对生产计划的分解,形成了节拍化精准配送;通过内置5G模组实现了AGV自动配送和路径优化。此外,利用5G网络的实时传输,依托生产异常数据统计、安东灯、NCR数据统计等看板,可以通过5G网络实现实时监控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异常问题。
08
生产现场监测
浦镇公司智能设备能源管理系统
公司建设的IEEM系统,对公司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运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实时采集设备数据、算法技术分析数据、信息技术规范维修。大数据监测分析实时发现异常,精准预测故障趋势,利用生产“窗口期”修复,使设备健康管理可知、可为、可控。
09
生产单元模拟
搭建柔性智能产线平台,以产前管理的模拟生产线和模拟配送线为理论基础,利用精益工具,通过对工艺设计、生产组织等业务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以精益MES为核心的精益制造过程控制。精益MES通过与ESB进行各系统间数据互动,支撑产线运行,以庞大的软件代码精确控制产线的运行与安全状态。
10
精准动态作业
公司开发的中控管理系统,结合数字化产线建设与MES系统对接,智能设备能够精确地测量生产数据,其结果可以实时传输至中控系统,不仅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根据生产需要,实时、灵活地调整对象的位置和姿态,使得整体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
11
综合安全分析管控
结合5G网络的全面覆盖,综合建设EHS数字化系统,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体系为基础构筑的综合性安全环保管理平台,让EHS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通过对安全风险实时监测与应急处置,降低安全隐患,同时让各级人员职责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
未来,中车浦镇公司将致力于5G智能工厂建设,通过流程简化与效率提升,保障工厂可持续发展,并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生产全链条,共同推进智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
拟 稿:杨 杰
审 核:杨冬梅 王 帆
发 布:程燕妮
设 计:李 沁
部分图片来自:南京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