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2点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马鞍山智算一号”卫星在内的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星算”计划首发星座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雨山区紧盯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通过设立“2+N”产业基金体系,成功投资并招引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批生态伙伴之一蜂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在马鞍山市雨山经济开发区落地了首个空天地一体化互联智算中心,已完成100P地面算力中心建设。
▲国星宇航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成功发射
▲国星宇航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成功发射
此次成功发射的卫星将联合地面智算中心为马鞍山市乃至安徽省提供数据、算力、通信等天地一体服务。
本次发射的12颗计算卫星包括马鞍山智算一号、内江号、之江一号等各具特色的卫星。
▲马鞍山智算一号卫星
它们以“021”为任务代号,寓意从0到1的突破,将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速率达100Gbps)、分布式算力调度和星座稳定组网,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一轨12星集结
每颗卫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单星算力达744TOPS,星座整体在轨计算能力突破5POPS。这种颠覆性的算力布局,让单颗卫星的价值实现指数级跃升,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所言:“对于之江实验室而言,不是简单地发卫星,我们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
“星算”计划将由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并与地面超100个算力中心互联,形成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一轨12星抵达发射塔架
首发星座12颗计算卫星除配套了国星宇航自研的AI载荷外,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每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的太空计算能力。
▲12星箭上排布图
除计算与互联能力外,首发星座卫星还配置了对地遥感载荷,借助星载计算能力,将实现数据的实时在轨处理,探索验证“天数天算”,通过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和时间延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卫星灵境引擎,可以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
何为算力?
算力是衡量数据中心计算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数值越大代表综合计算能力越强。核心要素包括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通用算力是指数据中心服务器仅包含CPU的算力。智能算力是指数据中心服务器不仅包含CPU,也包含GPU或AI芯片的算力。
算力最常用的单位是FLOPS(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事实上,FLOPS已成为各种设施(如计算机、超算机、服务器等)衡量计算性能的代名词。FLOPS是一个基本单位,它的更大的数值单位有K(千)、M(兆)、G(吉)、T(太)、P(拍)、E(艾)等。一般情况下,算力规模测算时统一折算为单精度浮点数(FP32)算力进行统计。
算力精度不同,实际算力水平差别巨大。如果因此衡量算力水平,单一采用运算次数指标是不够的,还应考虑算力精度。
根据参与运算数据精度的不同,可把算力分为:双精度算力(64位,FP64)、单精度算力(32位,FP32)、半精度算力(16位,FP16)及整型算力(INT8、INT4)。数字位数越高,意味着精度越高、可支持的运算复杂程度越高、适配应用场景越广。
综合 | 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编辑 | 赵欣欣 校对 | 陈先傲
一审 | 赵欣欣 二审 | 王小明 三审 | 陈邦兵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