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是补阴的,不是补阳的,真正补阳的是这几种中药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一说起“补阳气”,第一反应就是:喝点枸杞水吧!

但你可能不知道,枸杞其实不是补阳的,它补的是阴!

如果你总是手脚冰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一味靠枸杞“进补”,恐怕方向都搞错了。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什么才是真正的“补阳”?真正管用的中药材又有哪些?

一、枸杞不是补阳的,它是补阴的!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肺经,《中国药典》明确记载:它“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的人群。

通俗点说,枸杞更适合那种“眼干、口干、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的人,尤其是熬夜多、用眼过度、体质偏燥的人。

而阳虚的人,往往是怕冷、出虚汗、精神差、容易拉肚子。

这两类人补法不同,弄反了只会越补越虚。比如阳虚的人越喝枸杞水可能就越冷,补的是“火上添寒”。

所以,枸杞补阴没错,但不是补阳的“万能药”。

二、真正补阳的,是这几味中药材!

那真正“阳气不足”的人该怎么补?中医讲“温补阳气”,靠的是下面这几位“实干派”——

1. 肉苁蓉:肾阳虚的“天然壮阳药”

肉苁蓉被称为“沙漠人参”,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是补肾阳的经典药材。

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腰膝酸软、大便干结等。尤其适合肾阳亏虚、便秘严重的人群。


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肉苁蓉中含有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能改善性功能、增强免疫力。

不过因其温补力强,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食用

2. 巴戟天:温补肾阳,强筋骨

巴戟天,性微温,味辛甘,入肾经。《本草纲目》记载:巴戟“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特别适用于腰膝酸软、性功能低下、风湿关节痛等症状。

它也是补肾阳经典方“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的重要组成药材,有助于提升下半身的阳气运行。

3. 淫羊藿:提振阳气的“男士专用”

淫羊藿,又叫“仙灵脾”,名字虽然有点“调皮”,但补阳效果可不打折。

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长于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神农本草经》称其“主阳痿、益气力、强志益精”,现代研究也发现它含有淫羊藿苷,能促进一氧化氮合成,改善血管扩张,对于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有一定帮助

不过,肝火旺盛、阴虚火旺的人慎用

4. 附子:阳虚体寒的“急救药”

如果说哪味药是补阳界的“顶流”,附子必须拥有姓名。

它大热、入心肾脾经,擅长“回阳救逆”,用于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危重症

附子在中医里属于“救命药”,常见于温阳救逆的名方“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等。

但由于毒性较大,需炮制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开方使用。

5.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杜仲,性温,味甘,入肝肾经,主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它温而不燥,是“温补肾阳”中比较温和的一味,适合中老年人阳气渐弱、腰背无力、血压偏高的人群。

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含有杜仲胶、绿原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增强免疫、改善记忆力等多重作用。

三、阳虚体质,补药不如“养”

很多人以为阳虚就靠吃药,其实养阳,日常调理才是根本!

1. 别贪凉,阳气最怕寒

中医讲“阳气如日”,一遇寒冷就被抑制。

少喝冷饮、少吃生冷水果、空调温度别太低,尤其是脚部、腹部要注意保暖。

2. 早睡早起,顺应阳气升降

阳气属阳,主升发,早晨五六点是阳气生发的最佳时间,此时起床、晒太阳,对养阳最有利。

晚上别熬夜,阳气入阴藏,过度消耗会导致“阳不归根”,人就容易虚了。

3. 适度运动,动则生阳

散步、太极、八段锦等中医推荐的缓和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激发阳气生成。

但运动别过头,大汗淋漓反而会泄阳,尤其是阳虚体质,更应“以养为主”。

四、这些“补阳误区”要避开!

不少人补阳走了弯路,越补身体越差,原因就在于误把“上火”当“阳盛”

误区1:一热就是阳气足?

很多人喝了补阳药后口干舌燥、长痘上火,就以为是“补到了”。

其实这是阳虚夹阴虚,或本就阴虚火旺,再补阳反而火上浇油。

判断阳虚不能只看冷热,还需结合脉象、舌苔、症状综合分析。

误区2:乱吃“壮阳药”伤肾又伤身

网络上各种“壮阳神药”、“民间秘方”层出不穷,不少含有激素、重金属,短期可能“见效”,长期却在透支肾功能

正确的做法是:明确体质→找医生辨证→对症调理。

结语:

补阳不是“猛药进补”,而是顺势而养。

枸杞虽好,但补的是阴;真正的“补阳高手”,是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附子、杜仲这些中药材。

阳气强,人才有精神、有气力、有温度。但补阳之前,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阳虚”,别补反了方向,结果越补越虚。

养阳靠的是科学、节制和日常的点滴积累,而不是一味猛补。

参考资料:

1. 《中国药典》2020年版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3. 《中华中医药杂志》.杜仲药理研究进展.2024年

4. 《中国中药杂志》.淫羊藿对性功能影响研究.2023年

5. 中华医学会.《常见体质辨识与调理指南》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养生   枸杞   中药材   阳气   杜仲   附子   酸软   肉苁蓉   体质   巴戟天   中医   淫羊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