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核弹引爆:鲍威尔被解雇概率飙升至 26%
在纽约曼哈顿的交易大厅里,交易员们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7 月 15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宣布 “美联储主席遴选程序启动”,Polymarket 平台上鲍威尔被解雇的押注概率瞬间从 16% 暴涨至 26%。与此同时,共和党议员卢娜在 X 平台直言 “鲍威尔即将下课”,这条推文被转发超 10 万次,美股期货瞬间跳水。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前脚刚在闭门会议上暗示 “考虑解职鲍威尔”,后脚又在 7 月 16 日公开否认,称 “可能性极低”,但留下一句 “不排除任何选项”。这种反复无常的表态,让市场如同坐过山车 ——30 年期美债收益率当天飙升至 5%,创 2007 年以来新高;美元指数则跌破 103 关口,创三个月新低。
二、权力博弈:特朗普的 “完美借口” 与法律死局
1. 关税通胀的 “完美借口”
6 月 CPI 同比上涨 2.7%,高于预期的 2.6%,关税引发的通胀开始显现。特朗普抓住这根稻草,在 “真实社交” 上连发三条推文,指责鲍威尔 “让美国企业承受高利率之苦”,甚至声称 “降息 3 个百分点能省一万亿美元”。但讽刺的是,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已连续 5 个月将核心 CPI 控制在预期之下。
2. 翻修丑闻的 “突破口”
上周,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沃特突然发难,质问鲍威尔为何美联储总部翻修超支 7 亿美元。这场争议迅速发酵,甚至传出 “鲍威尔将辞职” 的谣言。尽管美联储紧急辟谣,但特朗普政府显然找到了 “道德制高点”—— 哈塞特直言,“是否解雇鲍威尔,取决于他们对翻修事件的回应”。
3. 法律死局:总统无权随意罢免
关键时候,最高法院的裁决成了鲍威尔的 “护身符”。根据最新判例,总统无权 “随意罢免” 美联储官员,除非其有严重渎职行为,且需国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在美联储 111 年历史上,从未有理事被罢免,更遑论主席。这意味着特朗普若强行解雇,可能引发宪政危机。
三、继任者暗战:三大派系争夺美联储控制权
这场权力游戏的背后,是三大派系的激烈角逐:
1. 财长贝森特:建制派代表
作为特朗普的 “亲信”,贝森特被视为头号候选人。他主张 “美联储应配合财政政策”,曾公开批评鲍威尔 “过度依赖数据”。若他上任,可能推动降息以刺激经济,但也可能削弱美联储独立性。
2. 哈塞特:鹰派经济学家
这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以 “强硬派” 著称,曾在福克斯新闻直言 “美联储迷失方向”。他主张 “通过加息压制通胀”,但市场担心其政策可能加剧经济衰退风险。
3. 沃勒:黑马候选人
美联储理事沃勒是 “意外之喜”。他主张 “平衡通胀与增长”,近期表态 “支持维持利率不变”,被视为 “中间派”。若他当选,可能延续鲍威尔的政策,但缺乏政治根基。
四、市场地震:比尼克松危机更可怕的后果
1. 美元美债双杀
德意志银行警告,鲍威尔被解雇可能导致美元贸易加权指数暴跌 3-4%,10 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 40 个基点。ING 的模型显示,欧元兑美元可能突破 1.25,美元兑日元或跌至 135。这将直接冲击全球外汇市场,新兴市场货币可能遭遇 “血洗”。
2. 美股冰火两重天
市场初期可能因降息预期反弹,但长期利率上行将压制股市。Cresset Capital 的阿布林指出,“短期狂欢后,资本撤离美国的趋势将加速”。历史教训历历在目:2021 年土耳其罢免央行行长后,里拉两年内贬值 60%,美联储的 “信任危机” 后果只会更严重。
3. 全球经济动荡
萨拉维洛斯认为,当前美国的 “双赤字” 和资本开放程度远超 70 年代,罢免鲍威尔的冲击将是尼克松时期的三倍。新兴市场的外债成本将飙升,全球供应链可能再次断裂,世界经济或陷入 “滞胀螺旋”。
五、总结
权力博弈本质:特朗普试图通过 “关税通胀 + 翻修丑闻” 削弱美联储独立性,为 2026 年大选铺路。
法律与现实的矛盾:最高法院裁决限制总统权力,但政治压力可能迫使鲍威尔妥协(如提前降息)。
市场风险排序:美债 > 美元 > 美股,长期持有美元资产需警惕 “信任溢价” 消失。
投资者应对策略:增持黄金、大宗商品对冲通胀,减少美债敞口,关注新兴市场货币的超跌机会。
六、写给普通人的真心话
在华盛顿采访时,一位资深财经记者的话让我深思:“美联储的独立性是美元霸权的基石,动摇它就像在泰坦尼克号上砍断锚链。”
如果你持有美元资产,不妨问问自己:当美联储主席的任命变成政治交易,美元还能 “稳如泰山” 吗?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央行独立性的削弱,最终买单的都是普通投资者。
最后问一句:你认为鲍威尔会被解雇吗?评论区聊聊。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文章内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认真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