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被指涉嫌触犯了中国的《反垄断法》,更直接的导火索,是其违背了2020年SAMR发布的一份《附条件批准公告》。现在,皮球踢给了英伟达,它必须在30天内提交相关材料,而SAMR则手握120天的时间,来完成这最后的调查拼图。
要追溯到2020年那场轰动业界的收购。当时,英伟达意图将以色列网络设备公司迈络思(Mellanox)收入囊中。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合并,而是一场可能彻底改写中国高性能计算市场格局的联姻。迈络思在专用网络互联设备和高速以太网适配器领域是绝对的王者。
监管机构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当时的评估,一旦收购完成,英伟达在中国GPU加速器市场的份额将飙升至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垄断。而在迈络思所在的专用网络互联设备和高速以太网适配器领域,合并后的新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将分别达到惊人的80-85%和65-70%。
GPU加速器和网络设备常常是打包使用的,市场最害怕的就是英伟达会利用其GPU的绝对优势,强行搭售迈络思的产品,扼杀其他竞争者的生存空间。为了让这笔交易能在中国顺利通关,英伟达向中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承诺,总共七项义务,承诺期长达六年。
这些承诺的核心,就是明确承诺“不进行捆绑销售”。也是承诺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的FRAND原则,向中国市场供应其产品,这其中白纸黑字地包括了英伟达的GPU加速器和迈络思的网络设备。除此之外,协议里还有两条外界至今不知晓具体内容的保密条款。
然而,这份精心设计的商业契约,最终还是在地缘政治的巨浪中颠簸破碎。当美国政府挥舞起出口管制的大棒,禁止A100、H100这类顶级AI芯片销往中国时,英伟达当初许下的“无歧视”供货承诺,瞬间变得无比尴尬和脆弱。这被普遍视为英伟达违背承诺的直接证据。
英伟达并非没有挣扎。它曾试图在中美两国的政策夹缝中找到一条生路,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了性能降级的A800芯片。但这种努力很快就被更严厉的管制所覆盖。英伟达的首席财务官甚至曾对美国政府发出警告,直言这种出口管制可能会让美国产业“永久丧失”在中国市场的机会。
在美国后续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另一款降级芯片H20时,恰逢华为昇腾等国产算力芯片取得显著进展。这微妙的时间点,似乎在印证一个道理:手中有牌,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尊重。
但无论动机如何,英伟达遵守美国禁令的行为,在客观上已经构成了对2020年那份法律公告的实质性违背,为SAMR今天的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石。
如今,中国监管机构正准备打开它的法律工具箱,对这次“违约”进行清算。根据《反垄断法》,对于违法实施集中的企业,可以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0%以下的罚款。对于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中国市场而言,这本身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在2024年3月25日公布的一套新裁量基准中,监管机构被赋予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对于那些情节特别严重、存在恶意的违法行为,罚款的上限可以飙升至标准罚款的2到5倍。理论上,这意味着罚金最高可达年销售额的50%,这无疑是悬在英伟达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条款中还允许采取更彻底的措施,比如责令企业处分股份或资产,甚至强制其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通俗点说,就是“强制分拆”。有观点认为,罚款可能并非中方的主要目的,从根本上解决垄断问题,让英伟达“吐出”迈络思,或许才是更理想的结果。
中国之所以敢于在这个时间点亮剑,其底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土算力芯片的崛起。尤其是在特定领域,比如具备军方背景的景嘉微,已经实现了军用GPU的完全自主替代。这让中国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不再是完全被动的局面。
这场反垄断风暴,无论最终以何种方式落幕,都已成为一剂强效催化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中国AI芯片产业的自主化进程。外部的压力和因此产生的市场真空,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这场产业格局的重塑中,一些有趣且复杂的现象也开始浮现。以摩尔线程这家公司为例,它的创始人张建中,曾是英伟达的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是黄仁勋麾下的一员大将。他创立摩尔线程后,公司的研发速度快得惊人,这自然引发了外界对其技术来源和背景的种种猜测。
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张建中的创业,可能得到了黄仁勋本人的默许,甚至是一种另类的布局。在全球技术链面临重构的今天,这或许是跨国巨头为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在中国市场下的一步闲棋。这种复杂的竞合关系,也折射出产业新生阶段的无限可能。
就在“进一步调查”公告发布后,英伟达的股价在美股盘前应声下跌。对于此次调查,公司方面截至发稿前仍未作出评论。但在此前立案调查后,英伟达曾自信地回应,称公司是“凭借实力取胜”,并乐意回答监管机构的任何问题。
其CEO黄仁勋更是在2024年三度访问中国,足以见得他对这个市场的重视。毕竟,即使面对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调查,英伟达也从未想过退出当地市场。
归根结底,SAMR对英伟达的调查,本质上是一场围绕商业契约失信的法律清算,其背后是地缘政治与市场规则的激烈碰撞。这起事件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一张罚单或一项判决。
它可能标志着全球半导体市场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由单一巨头绝对主导的时代,正在不可逆转地让位于一个更多元、竞争更激烈,且地缘政治色彩更浓的产业新格局。而英伟达今天面临的“契约困境”,最终却阴差阳错地,为中国芯片的“自主之路”铺设了一条意想不到的快车道。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