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花眼!安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金银器特展,就在安博!

万历皇帝乌纱翼善冠、三星堆商代金面具、隋代萧皇后冠、武王墩鸭形金饰…… 9月29日上午,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金耀九州——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明印记”特展日前在这里开幕。展览汇聚全国22个省、市和自治区的61家单位,共计362件/套(490件)展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9件/套(197件),占比38.3%,这是安徽举办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金银器特展,也是汇聚珍贵文物最多的临时展览。

“网红”集结

武王墩鸭形金饰惊艳亮相

在“金耀九州——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明印记”特展的展厅里,展览第一部分的第一号展品是一件古朴的金耳环,重4.91克,熠熠生辉,看起来与今天首饰店里的基础款金耳环差别不大,很难想象它已经走过了4000多年的时光。这件金耳环出土自玉门火烧沟遗址,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金首饰。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刘华伟介绍,此次特展以中国目前最早的金饰为切入点,汇聚了三星堆、金沙、武王墩、燕下都、海昏侯、何家村、法门寺、江口沉银、明定陵等全国重要遗址的精品文物,包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三星堆商代金面具、内蒙古博物院藏北魏鹿角金步摇、安徽博物院藏南宋葵花型金盏、南京博物院藏明代金蝉玉叶、铜陵博物馆藏碧玺石金螃蟹等多件重量级“网红”展品。

在展厅一个独立展柜中,一只黄金小鸭子引颈回首,生动可爱。它就是来自武王墩一号墓的“鸭形金饰”。安徽博物院讲解员沈苏蕊介绍,这件鸭形金饰的纯度较高,重量达45克,羽纹刻画清晰,线条流畅优美,整体姿态似蓄势待发,令人联想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国典故。此次特展也是它第一次离开武王墩、离开淮南展出。

身份不一般

“顶流”隋代萧皇后冠驾临

本次展览分为“精工饰纪”“器载万象”“财富尺度”“万象光华”四大篇章,徐徐展开,不仅系统梳理金银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多重核心价值,更清晰勾勒出中国金银艺术从萌芽到鼎盛的历史脉络。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隋代萧皇后冠是当之无愧的“顶流”。这件钿钗礼冠由唐太宗李世民赏赐,部件配置完全符合《隋书》中对皇后等级细钗冠的描述,是皇后萧氏崇高地位的呈现。这件钿钗礼冠出土时已经严重朽坏,经文物专家修复复原才有今天的奢华绝美和独一无二。不少影视剧中的凤冠、婚冠都是以它为原型。

明十三陵博物馆藏万历皇帝乌纱翼善冠也是此次特展中的重磅展品。乌纱翼善冠是明代皇帝的常服冠制,这件冠帽用细竹丝编制而成,再用双层黑纱敷面,冠后山前嵌二龙戏珠,冠上还镶嵌了珍珠和各色宝石,数百年来依旧光辉璀璨,精美华贵。

沉甸甸:“最重”展品重达1100余克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在中国货币史上,黄金与白银先后步入货币化进程,成为贯穿千年的“财富图腾”。在此次特展中,不少珍贵文物旁不仅有详细的介绍,还精确标注了重量,让观众对文物的“分量”一目了然。

备受喜爱的三星堆金面具重量仅有97克,体现了当时工匠精湛的技艺。这件金面具出土时已经呈团状,经过精细修复后才有了目前的面貌。

展厅中集中展示的多件西汉金饼是备受观众欢迎的热门打卡点。展柜中的金饼重量从179克到250余克不等。拿在手里什么感觉?展柜旁放置了多件重量相同的金饼、金锭复制品,观众可以拿在手里感受一下。

此次展览中“最重量级”的展品是盐池县博物馆藏北朝“对鸟龙纹金方奇”,重量达1166.8克。据介绍,同类器物在同时同地一共出土了三件,推测可能是十六国晚期内迁宁夏的匈奴部落遗物。

本次展览展期自2025年9月28日至2026年1月6日,展期逾三个月。这个国庆长假,市民就可以走进展厅,与众多“顶流”金银器面对面。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刘媛媛 杨雪娇 实习生:熊思语

审核:杨菁菁 编辑:胡霈霖 校对:李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历史   花眼   安徽   有史以来   展品   金饰   文物   博物   重量   乌纱   皇后   隋代   展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