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有点荒诞:人死多了,生意却冷了。2025年,全国死亡人数预计飙上1200万,比2017年多了200万——可这波“需求红利”并没有落到殡葬业的口袋里。行业龙头福寿园,利润不涨反跌,甚至亏了2.61亿。
墓穴单价直接腰斩,从12万跌到6万多,这不是简单地价格战,而是整个行业的逻辑在被颠覆。年轻人用行动告诉你:不是不孝顺,而是这买卖,咱不接了。
在普通人的印象里,殡葬业就像“永动机”:人总会死,需求总存在,怎么会亏?可现实是,2025年上半年,传统殡葬业务增速掉到了8%,连年两位数增长的惯性也停了。不少殡仪馆的基本套餐订单下降了两成。福寿园的经营性墓穴销量直接减少了近四分之一。
更扎心的是价格战。墓穴价格从12万跌到6.34万,是腰斩,不是打折。而且这不是个案,是整个行业的集体现象。传统殡葬服务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8%掉到2025年的42%,这才是真正的“冷风”。
表面上看,是市场萎缩,实际上是市场结构被重新洗牌。中国殡葬市场仍然在增长,预计2030年能到4114亿元,但这增长主要靠生态葬、数字殡葬等新服务撑起来,年增速超过25%。传统那一套,不香了。
所以不是没人死,而是死了也不想再花冤枉钱了。年轻人,正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改写“生死消费”的剧本。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平方米墓地能卖到数万元,比房价还高。更要命的是,这钱花得还不长久——墓地不是永久产权,大多只有50年使用权。到期了怎么办?续费。而且每年还得交管理费,活着交房贷,死了还得交“物业费”,年轻人想想都觉得荒唐。
所以,现在的90后、00后,62%都表示,治丧费用控制在1.5万元以内,比他们父母辈少花了40%。这不是抠,而是觉醒。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老人活着的时候,而不是死后那场“表演式葬礼”。纸扎跑车、纸糊别墅、成堆金山银山,谁都知道那是给活人看的,逝者不会在意。
更离谱的是行业本身的问题。公益性公墓被违规卖给外地人,一个村级墓穴能卖到32.8万。还有“活人墓”“家族墓”乱象层出不穷,监管一来,已经埋了的骨灰又不能掘出来处理,执法也有点“下不去手”。
所以年轻人不买账,不完全是因为经济压力,更是对这套“厚葬薄养”的形式主义说了不。他们更看重的是生前陪伴,而不是死后排场。
年轻人既然不想埋,那他们都怎么送别亲人?答案是:环保、节俭、科技感拉满。树葬、草坪葬、海葬这些“生态葬”方式,正悄悄成为主流。2024年,生态安葬的占比已经到了11.4%。清明节期间,绿色祭扫人数超过71%。不少人选择了火焰树、大百合等“纪念型”树种,因为它们飘落的花瓣像“自动撒纸钱”,表面黑色幽默,实则寄托情感。
地方政府也顺势而为。湖南江永县对骨灰撒散奖励3000元,对树葬、草坪葬奖励2000元。这不是纯粹“省钱”,而是一种新的仪式感。
更妙的是技术赋能。VR追思会、区块链骨灰寄存、元宇宙陵园,正在让“告别”变得数字化、个性化。年轻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为长辈建一个“家”,上传照片、视频,节日点开就能“看望”。连AI遗体修复、殡葬机器人都开始上岗了,效率提升,人工成本降低。
至于墓地买不起怎么办?有人干脆买房当坟地产。天津静海某小区,16栋楼里放了10万个骨灰盒。商品房产权70年,比墓地50年还多20年,不许活人住,只供逝者“安家”,这场景虽诡异,却真实存在。
殡葬行业也不是没察觉到这股风向。2025年清明节前,民政部出手,要求所有殡葬机构公开收费标准,禁止强制消费,做到了“明码标价”。《殡葬管理条例》也在修订,提要求、定标准、加补贴,火化率要升,生态葬补贴从2000元涨到3500元。
福寿园则选择主动转型,传统墓穴业务缩水,但生态葬服务收入反而涨了30%。一些殡仪馆学起了电商套路,寿衣挂链接、套餐打折、差评可退货,过去那种“你爱办不办”的态度正在被改写。
新职业也在诞生,比如“生命规划师”,帮人提前规划身后事。服务内容从“死后事”拓展到“生前事”,包括临终关怀、生前预嘱等,客单价甚至能到2万。
未来几年,这个行业会更像“双层列车”:基础服务由政府兜底,高端服务靠个性化定制。AI、区块链、5G技术全面渗透,自动处理遗体、远程告别、绿色焚化,都成为可能。行业碳排放强度将在2027年前降30%,可降解骨灰盒、太阳能焚化炉等绿色技术开始普及。
甚至中国企业也开始“出海”,把“传统礼仪+现代服务”的模式输出到东南亚、非洲,借鉴日本“社区葬”、欧美“生前契约”,进行本土化创新。
说到底,殡葬业并不是没人需要了,而是没人再愿意为旧模式买单了。年轻人不信那套“死要面子”的大排场,他们要的是不浪费、有意义、能表达情感的告别方式。
当行业不再靠信息不对称赚“暴利”,转而提供更尊重生命的服务,那才叫真正的进步。这场看似冷清的“寒冬”,其实是一次彻底的觉醒和转型。春天不是不来,只是行业要先学会,怎么好好跟这个时代说再见。生命值得被好好告别,但这份告别,不需要靠花大钱来证明。
参考资料:
殡葬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2025
2025/6/23 中研网
更新时间:2025-09-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