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342年前,也就是1683年,针对台湾省问题,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施琅给康熙帝写了一封奏折,那就是《恭陈台湾弃留疏》。
这份奏折的名称字面意思就是,恭敬陈述台湾放弃或者留下的奏疏。
这份奏折内容达到2000字,详细阐述了台湾与东南海防的重要关系。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盖筹天下之形势,必求万全。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勿谓彼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
即为不毛荒壤,必藉内地挽运,亦断断乎其不可弃。
用现代文来说,就是筹划天下的形势,一定要追求一个万无一失。
台湾省虽然是岛屿,但实际上关系到四个省份的要害。
不要说那里的耕种还能稍微供应军队粮食,就应当商议保留。
就算是不毛之地,必须依靠内地运输物资,也绝对不能放弃。
这就是所谓“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的出处。
那么施琅为何要给康熙帝写这样的奏折?
【342年前,祖先就留下遗训】
因为施琅很清楚台湾省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在1683年,施琅攻克台湾,明郑政权覆灭,清朝实现了对台湾省的统一。
可是当时清朝对于是否保留台湾省的存在,内部充满争议。
部分人认为台湾省孤悬海外,治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主张放弃台湾省,将该岛屿上的人口内迁。
在这一背景下,施琅给康熙帝写了一份奏折,阐述自己对台湾省战略地位的看法,明确提出要保留台湾省。
至于理由,施琅也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台湾省是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关系到东南地区多个省份的安全。
如果放弃台湾省,荷兰等西方国家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然后利用台湾省作为基地侵扰东南沿海,威胁清朝的海防与沿海地区的安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台湾省地处中国大陆、日本和东南亚的交界处,绝佳的地理位置也为日本的出没提供了便利。
导致台湾省沦为海盗频繁出没的地区,他们不仅袭击过往的商船,还对沿海的居民点和村庄进行袭击。
说白了,虽然如今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没有人敢对我们动手,但是万一出现“打盹的时候”,敌人趁我们不注意发难,我们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果台湾省被我们掌控在手中,敌人就无法从海上直接对我们发动进攻。
今天君明就详细和大家聊一聊,台湾省对于我们的意义。
那些不懂军事的人,自然不会明白台湾省的重要作用。
如果你研究过中国古代史就会发现,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发动进攻的时候,往往是一座城池接一座城池发动进攻。
挨个占领沿途的每一座城池。
而不是选择绕到大后方,发起偷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古代人口比较少,除了农民在城外种地。
在战乱的时候,城外是很危险的,要么被敌人的弓箭刺穿,要么就被活捉回去当奴隶。
总之是没有好下场。
毕竟,城池内不仅安全,也是粮食存储地,还是其他生活必要物资的聚集地。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率领部队攻打敌人的时候。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如果直接攻打都城,前面很多城池没有打,就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后果。
对方的都城必然是极为牢固的,想要打下来没有那么容易。
这就会面临打持久战的可能性。
在这个时候,粮草的供应就会成为重中之重。
试想一下,当大军在前面攻打国都,后面的粮草供应必然就会缺乏有效的保障。
如果城池中的敌人主动出击,袭击你的粮草运输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你就会面临失败。
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多少次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粮草被切断。
这也是为何有“攻城掠地”这一说法,这个成语其实已经说明很多问题。
只有先“攻城”才能“掠地”。
你不把一个又一个城池攻下来,永远无法有效占领这片区域。
这个时候,想必就会有人说,一个接一个攻打的代价太大了,是否可以选择“围而不打”?
直奔敌人的都城。
但是这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兵力不足的问题。
假设敌人有十五座城池,加上都城有十六座,想要包围一座城池至少需要数万人。
在古代,能拥有接近百万兵力的国家,那绝对是巨无霸般的存在。
对此,《孙子兵法》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就是说,用兵的原则,比敌人多十倍的时候,就包围他们。
比敌人多五倍的时候,就选择进攻。
如果只比敌人多一倍的话,那就想办法分散敌人。
如果双方兵力数相同,就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击败敌人。
如果兵力比敌人少的时候,就要选择避其锋芒,避免展开决战。
因此,在古代,如果想要灭掉一个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
只能选择一个城池接一个城池攻打,只要漏掉几个城池没有攻下来,很有可能会让你走向失败。
这一点,就算是在现代的战争中,似乎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就比如说如今的俄乌冲突。
俄军士兵进入乌东之后,就选择一个地区接一个地区攻打。
而俄罗斯在初期的战术是计划直捣黄龙,直接要攻占基辅,结果乌军增援速度很快,同时也炸毁了机场跑道,导致俄军增援部队无法抵达,只能宣布行动失败。
然后只能选择一个地区接一个地区的攻克。
俄罗斯很清楚,如果绕开一些城市,后勤部队就会面临随时到来的袭击。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果足够了解我国的地理,就会知道山海关为何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因为在古代,只要守住山海关,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无法进入内陆。
这也是为何从秦朝开始就修建长城,直到明朝才完成万里长城的修建工作。
长城大多修建在高山绝壁之上,易守难攻。
【山海关在古代,帮助我们抵御外敌】
而长城的起点就是山海关,而山海关的北部就是辽河平原与东北平原,这些地方都是比较肥沃的。
同时也是游牧民族的重要基地。
北方民族想要入侵中原地区,只有一条路比较好走,那就是辽西走廊。
而山海关就属于扼守辽西走廊的“咽喉”。
山海关的西部是燕山,东边是大海,从山海关可以一直延伸到大海之中。
如果你控制了山海关,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入侵中原就需要翻山越岭。
要知道,对于古代军队来说,是无法翻越崇山峻岭的。
因为大量粮草和攻城重型装备需要跟随大部队一起前行,如果丢失粮草和攻城装备,必然无法攻下敌人的城池。
如果出动骑兵,无法占领城池,即便攻克之后,也是掠夺一番之后便会撤离。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无法攻占山海关。
当初明朝之所以会覆灭,也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这个关指的就是山海关。
看到这很多人就会问了,这与台湾省有什么关系?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敌人想要从海上发动进攻,必须先拿下台湾省。
否则敌人在攻击我们的时候,假设我们已经在台湾岛上驻军,那么就可以对敌方舰队的后勤补给展开进攻。
或者前后夹击,将敌人的舰队全部击沉。
届时,也许都不需要反舰导弹,我们的火箭炮就能击沉敌军的舰艇。
或者说敌人想要通过东南沿海入侵大陆,同样需要先拿下台湾省。
换句话说,只要台湾省在我们手里,我们有无限的可能。
比如说在大山中建造大量地下基地,存放成百上千万枚导弹,只要发现敌人就可以马上发射导弹。
届时,谁还敢打中国的主意?
或者说我们可以故意设下埋伏,等到敌军舰艇进入埋伏圈之后,台湾省与大陆同时发射导弹,一举摧毁所有敌军舰艇,面对饱和式攻击,估计连核动力航母都只能等着被砸穿。
如果敌人进攻台湾省,也不是没有办法,别看台湾省的面积不大,但是台湾省属于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区。
除了有中央山脉之外,还有海岸山脉、玉山、阿里山、雪山等天然屏障。
有山地,就意味着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
且不说能否成功登陆,就算可以登陆,装甲部队也得被迫变为步兵展开进攻。
到了那个时候,还不是敌人为鱼肉,我们为刀俎?
想怎么切就能怎么切?
同时,一旦台湾省遭到入侵,大陆也会出兵。
这样一来,敌人还是会面临前后夹击。
【台湾省被收复,就不用担心被进攻】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祖先会在342年前就提出,宁可台湾省不长草,也要收复台湾岛。
而且大家千万不要“圣母心泛滥”,认为都是同胞,怎么能自相残杀?
但是你们要知道,在我们强大的时候,如果不收复,等到将来万一实力衰退,还能收复吗?
很难。
甚至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会面临极大的危险。
别说不可能,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当然,君明恨不得希望我们明天就可以一飞冲天,问鼎全球、经久不衰。
届时,自然会完成统一。
总之就一句话,能和平收复最好,如果不能,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哪怕是成为一片废墟,我们也要完成收复。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