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班味吧#
婚姻之于今人,似乎常被视作一包速溶咖啡,幻想着只要撕开包装,热水一冲,便该立时弥漫出完美熨帖的芳香。若滋味有半点偏差,便认定是选错了牌子,速速舍弃,又匆匆伸手去寻下一袋——仿佛那袋上写着“对的人”三字,便已得救赎的保证。
我见过一位朋友,如不断追逐海市蜃楼的行旅者,几度离婚又再婚。每次启程时皆信心满满,认定眼前这位便是命中注定的“对的人”,可当新鲜感潮水般退去,琐碎日常的礁石显露出来,他又难免失望,认定再次误判。他心中所求的,竟是一桩不费吹灰之力便自行完美运转的婚姻。他却不曾想,自己却像是那不肯亲手开垦的农夫,只知抱怨土壤不肥,却从未真正弯腰去深耕一锄。
另一位朋友则深陷于婚姻的泥潭,却如同被钉在十字架上,坚决不抽身。她将婚姻中的忍耐和痛苦当作了“命”,仿佛为这个“错的人”承受煎熬才是“对”的宿命,是某种扭曲的忠诚。她已将自己活成了那被框定在错误画框中的画,在日复一日的磨损中,逐渐模糊了本来的颜色。
这二人看似殊途,其实同归:前者在“对”的幻影里奔命,后者在“错”的标签下耗损——他们都用“对的人”这虚幻标杆,丈量着现实的婚姻。婚姻本身何曾有错?它不过是一捧未经烘焙的生豆,粗粝而真实。真正的滋味与醇香,从来不是拆封即得的恩赐;它诞生于两人共同燃起的炉火之上,在彼此磨合的烘焙里,在日日倾注心血的研磨与调和之间。再好的豆子,不经这般锤炼,也终究是生涩的。
婚姻本无错,只是世人太容易轻易审判。真正的“对”,并非撞见的运气,而是相互磨砺、共同成长后,灵魂与灵魂间生成的默契——这默契如光,是穿透了岁月尘埃之后才显出的明亮。
没有哪段姻缘天生珠联璧合,是两颗心在岁月里的慢煮,才渐渐熬出了那“对”的滋味。那“对”的滋味并非天赐,是两人于时间之火上共同焙制出来的;当彼此在生活的熔炉里都不吝淬炼自己,那灵魂间生成的默契,才会如暗夜中的星子,自然浮现在岁月深处。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