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度残疾、几乎看不见的人,却能够在加沙掀起巨浪,逼得对手一而再、再而三地将他列为“头号目标”。
这一切并不是传奇故事里的夸张修辞,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阶段。
而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哈马斯的创始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
从一个重度残疾且双目失明的人,亚辛究竟是如何成为哈马斯呼风唤雨的重要人物的?
1938年,亚辛出生在巴勒斯坦一个靠近加沙的小村子阿尔约勒村里。
那时候,村子虽小,却充满生机,亚辛和家人过着平凡又宁静的生活。可谁能想到,战争的阴霾很快笼罩了这片土地。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无情的战火瞬间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亚辛一家也未能幸免。
年仅10岁的亚辛,只能跟着家人,无奈地离开世代居住的家乡,成为了难民,一路颠沛流离,最后在加沙的难民营里安顿下来。
原本幸福的童年戛然而止,难民营里艰苦的生活,成了亚辛童年的日常。
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时刻担心生命安全,这些磨难早早地刻在了亚辛幼小的心灵上。
如果说成为难民是命运给亚辛的第一重打击,那么接下来的遭遇,更是让他的人生陷入了黑暗深渊。
在难民营中,12岁的亚辛在一次玩耍时,意外发生了。
他不小心受了重伤,颈椎断裂,神经严重受损,这一伤,让他的腿和手臂彻底失去了活动能力。
从此,他的世界就只剩下了轮椅。
一个孩子,正处在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却突然遭遇这样的变故,换做谁,可能都难以承受。
但亚辛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没有被命运打倒,即便身体被困在了轮椅上,可他的思想和灵魂,却在努力寻找着出路。
然而,身体残疾并没有磨灭亚辛对知识的渴望。
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中学学业。
1958年,对于亚辛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他获得了前往埃及的伊斯兰最高学府,艾资哈尔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大学里,亚辛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不仅学习阿拉伯语文和伊斯兰经文,还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理念。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受到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并在1965年加入了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
在穆斯林兄弟会中,亚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改变巴勒斯坦的现状,如何让巴勒斯坦人民摆脱苦难。
这段经历,让亚辛心中反抗以色列占领、解放巴勒斯坦的信念愈发坚定,为他日后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大学毕业后,亚辛回到了加沙,他一边继续教授阿拉伯语文和伊斯兰经文,一边以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的身份,积极投入到抗以斗争活动中。
他深知,巴勒斯坦人民在以色列的占领下,生活苦不堪言,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团结更多的人。
于是,他利用自己在宗教领域的影响力,在加沙地区开展宗教宣传和扶贫济困的活动,帮助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穷苦百姓。
他的善举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尊敬和爱戴,大家都亲切地尊称他为 “亚幸”。
他的声望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长,成为了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到了20世纪80年代,巴勒斯坦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以色列的占领和压迫让巴勒斯坦人民忍无可忍。
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爆发了大规模的“石头起义”,这场起义点燃了巴勒斯坦人民心中反抗的怒火。
亚辛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团结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占领的绝佳时机。
于是,他提议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哈马斯”。
亚辛希望通过哈马斯,将所有渴望解放巴勒斯坦的人团结起来,用坚持不懈的斗争,实现巴勒斯坦的独立和自由。
哈马斯成立初期,主要从事宗教宣传和社会慈善活动,在巴勒斯坦民众中,尤其是在加沙地带,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以色列一开始并没有把哈马斯放在眼里,甚至还想利用哈马斯来制衡巴解组织。
但他们没想到,哈马斯在亚辛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
从一个以宣传和慈善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支活跃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开始对以色列发起了政治和军事斗争。
亚辛将哈马斯内部分为三个独立运行的部分,“公开”、“秘密”和“军事”。
“公开”部分负责对外宣传哈马斯的理念和主张,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秘密”部分则在暗中收集情报、策划行动,至于“军事”部分直接承担起与以色列作战的重任,用武装斗争来反抗以色列的占领。
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哈马斯主张通过“圣战”,将犹太人赶入地中海,解放全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建立一个“从地中海到约旦河”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国家。
他们反对中东和平进程,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对巴勒斯坦的侵略,只有通过暴力手段,才能实现巴勒斯坦的解放。
这种激进的主张,让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双方冲突不断。
而亚辛作为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决策,都对哈马斯的行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时间转眼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亚辛因武器问题被捕后又在囚犯交换中获释。
1989年他再次被捕、被判终身监禁,之后又因以色列情报部门在安曼对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的失败行动引发外交危机。
约旦与以色列交换条件,亚辛得以获释并返回加沙。
几次大起大落,反而强化了他的“殉道者—精神领袖”形象。
这些年,哈马斯的社会面与军事面一起扩张,一边是学校、诊所、慈善。
另一边是武装袭击,尤其是自杀式攻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也让国际社会在“抵抗/恐怖”的框架间对其定性日益负面。
这种两极评价,直到今天都没消失。
2003年9月6日,以军对加沙一处建筑发动空袭,亚辛受伤但幸存。
当时他强硬表态,认为暗杀政策不会结束哈马斯。
可谁能想到半年后,噩运来得更直接。
2004年3月22日,他在住处附近清真寺做完晨祷,被人推着轮椅出门时,以军直升机发射多枚导弹,现场多人死伤。
亚辛的轮椅被炸得扭曲,地上散落着残片,这次行动被多方披露为以色列高层亲自拍板、地面小组长时间盯防、空中多机型配合的“定点清除”。
消息传开,加沙爆发大规模送葬,巴方领导机构宣布哀悼,多国与国际组织表达震惊与谴责,哈马斯更是发誓要为亚辛报仇。
可以说,亚辛的死,在巴勒斯坦地区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亚辛生前的“象征性”,在身后被进一步放大。
亚辛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所创立的哈马斯,依然在为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他的精神,成为了哈马斯的灵魂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巴勒斯坦人为了自由和独立而抗争。
对于巴勒斯坦来说,亚辛是一位英雄,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