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八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6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7点

王大爷今年68岁。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晚饭,桌上佳肴丰盛,女儿见父亲刚吃完一碗米饭起身放下碗筷,不由得纳闷,“爸爸,现在才八分饱吧?你年轻时能吃三大碗呢。”王大爷摇头笑笑:“都说岁数大了要‘吃饭八分饱’,我天天这样,可最近活动量变少,越来越觉得胀气没劲,还掉了几斤。”

女儿有些担心,带父亲去社区卫生院体检。医生看完报告后认真说:“过了60岁,饭量其实不能一味地‘减少’。科学饮食原则,和年轻人真的不一样。”话音未落,大家瞬间警觉:难道人到晚年,“八分饱”已经不是黄金标准了吗?那饭桌上,这双筷子该怎么拿,才更健康?

或许你也习惯了“吃饭不宜过饱”,却忽略了背后的医学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何传统观念需要“升级”,以及老年人吃饭,真的应该这样做!

吃饭八分饱,适合所有人群吗?

“吃饭八分饱有益健康”,这是很多中国家庭流传的老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肠胃功能、营养需求都在改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2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如果长期控制摄入量过低,蛋白质摄取不足,肌肉量下降风险增加12%~18%,甚至会影响免疫系统、愈合能力。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隐性饥饿”:一边身体缺乏所需的营养素,一边觉得自己“吃饱了”,长此以往,可能诱发营养不良、体重骤减、肌肉流失甚至老年痴呆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营养科的医生也提出,并不是越少越好,老年人的胃肠蠕动慢,再加上牙齿咀嚼功能退化,如果还刻意少吃,每一次餐后吸收的能量和营养就会更少,恶性循环。

医学界有个专业术语叫做“老年性消瘦”,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1.6%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不仅关系到身体强壮与否,更关联到骨密度、血糖平稳、心脑血管健康等系统性隐患。

坚持“八分饱”,老年人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首先,体重过快下降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60岁以上人群如果每日能量摄入不足推荐量的85%,体重下降风险增加至17.2%。这不仅会影响外观,更易引发骨质疏松、肌肉流失及跌倒骨折几率。

其次,免疫力下滑

“八分饱”往往导致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豆制品)摄入减少。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分析显示,老年人每日摄入蛋白质不足45克,感染、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概率高达36%

第三,心脑血管风险上升

长期“八分饱”还会让必需脂肪酸、维生素B等摄入量不足。研究指出,膳食结构单一的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正常饮食者高13.5%

此外,精神状态也会受影响。临床发现,寝食不安、精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老年患者中,有接近43%存在营养摄入不足或单一问题

饭量控制不科学,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变慢吃,吃对时间”和份量结构的重新分配。不少老年人“怕吃多”,干脆减少主食甚至蔬菜和肉类,这是极不可取的行为!

本质上,健康饮食关键是营养均衡、分量合理、咀嚼充分,而不是一刀切地“都减少”——尤其第4点,很多老人都做错了

过了60岁,医生建议吃饭一定要做到这7点

合理的饮食结构科学的进餐习惯,才是中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保障。医学建议,过了60岁,坚持以下这7点,远比一味追求“八分饱”更重要:

1.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

每日蛋白质建议摄入 不低于1-1.2克/公斤体重,分散进三餐。瘦肉、鱼、鸡蛋、奶、豆制品要合理搭配,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提升免疫力

2.每顿饭不少于15-20分钟,细嚼慢咽

咀嚼不仅利于消化,还能让胃肠有更充分的饱腹信号。研究显示,快食者消化不良概率高22%。

3.正餐与加餐结合,合理错峰

早餐适当丰富,晚餐不过油腻。两餐之间可以少量吃点坚果、酸奶或水果,避免低血糖和突然性饥饿。

4.主食不过度限量,粗细搭配

不少老人常常主食大减,甚至只吃一勺饭,实则不可取。应主食150-250克/天,粗细各半,控血糖、稳能量。

5. 多样化蔬菜摄入,每天不少于400克

夹心色彩搭配,深绿、橙黄、十字花科轮换;可有效摄入丰富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6. 油脂不过度回避,选对好油

橄榄油、亚麻籽油、坚果等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血管,每日控油25-30克最佳。

7. 坚持定时定量,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

胃肠功能因时作息,规律能带来更好的消化和吸收效果,也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这些做法,远比固守“八分饱”更科学。只要餐桌上结构合理、步调从容、种类搭配得当,身体每一分“饱足感”都不是多余

总的来说,“吃饭八分饱”理念在年轻人或体重管理及“三高”防控阶段确有益处,但60岁以上老年人不应简单套用这一标准。营养均衡、蛋白充足及时间错峰进食,更适合身体新陈代谢节奏降低的老年阶段。具体效果也因个体差异而异,建议结合实际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做个体化调整。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参考资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老年营养研究报告》

《老年性消瘦流行病学与干预》

《我国城乡老年人营养健康现状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营养学杂志》

《蛋白质摄入与老年人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养生   医生   老年人   营养   蛋白质   主食   体重   脑血管   肌肉   血糖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