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万家店碾压星巴克!瑞幸要回美股,国际品牌为何 “退守” 中国

前言

你最近刷到没?瑞幸咖啡的门店已经飙到2.9万家,直接碾压星巴克的中国门店数。

更让人意外的是,曾因造假退市的它,如今正筹备重返美股。

可另一边,星巴克刚把中国业务大比例卖给中资,国际品牌这波“退守”,藏着啥门道?

瑞幸逆袭欲返美股,底气何在

说句实在话,瑞幸这几年的翻身仗,简直比商业爽文还刺激。

2020年,浑水一份做空报告,揭开了22亿元财务造假的黑幕。瑞幸股价暴跌,被纳斯达克强制摘牌,管理层大换血,当时没人觉得它能活过来。

但谁能想到,郭谨一带领的新团队,硬是把这盘死棋下活了。剥离不良资产、精简门店、停止无脑补贴,转而用“9块9”常态化优惠和爆款产品稳住用户。

从生椰拿铁到茅台拿铁,每一款新品都能引爆市场。生椰拿铁累计销量都破13亿杯了,这种产品创新能力,真不是盖的。

我跟你讲,现在的瑞幸,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靠资本输血的“烧钱机器”了。2025年Q3财报一出来,数据直接亮瞎眼:全球门店突破2.9万家,中国市场就有2.9万多家,其中联营门店首破1万家。

营收更夸张,Q3总净收入152.87亿元,同比增长近50%,月均交易客户稳稳站在1.12亿。更狠的是,它在粉单市场的股价,从退市时的1.54美元涨到37.8美元,涨幅超2350%。

有了这样的底气,瑞幸才敢在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放话,要重返美国主板上市。虽然之后补充说“没有确定时间表”,但这波操作的战略意义,远大于融资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看,瑞幸选在中概股估值低谷时返美,不是傻,而是真自信。它想在曾经跌倒的地方站起来,用全球最严苛的资本市场标准,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然,难度也不小,合规整改、审计背书、应对库迪和星巴克的竞争,都是它要跨过去的坎。

外资扎堆找中资,为啥退守

就在瑞幸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曾经的国际消费巨头,却在悄悄“退守”。

你最近肯定刷到了,11月10日,私募巨头CPE源峰斥资3.5亿美元,拿下了汉堡王中国83%的控股权。这笔交易预计2026年一季度完成,后续还要砸钱搞门店扩张,目标2035年开到4000家店。

这还不是个案。几天前,星巴克刚宣布把中国零售业务60%的股权卖给博裕资本,整体估值超130亿美元。要知道,星巴克之前在中国可是“高端咖啡”的代名词,如今也得找本土资本帮忙。

还有麦当劳中国、百胜中国,早就完成了中资控股的转型。哈根达斯、皮爷咖啡这些品牌,也在纷纷引入中资股东。

说句实在话,这些国际巨头不是不想在中国赚钱了,而是真的扛不住本土品牌的冲击。它们过去靠“全球化标准”和“品牌溢价”躺着赚钱,现在这套不好使了。

在咖啡赛道,瑞幸、库迪用极致性价比和快速上新,把星巴克的市场份额挤得越来越小。星巴克2025年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都下滑了1%,客单价跌了5%,不找本土资本帮忙真不行。

在快餐赛道,汉堡王面对塔斯汀等中式汉堡的崛起,门店规模才1250家,跟目标差得远。而本土品牌懂消费者、反应快、供应链强,成本控制更是极致。

这些国际巨头猛然发现,曾经的“中国学徒”现在都成了“老师傅”。与其硬扛,不如把控股权交出去,靠中资的本土资源和运营经验,继续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结语

本土品牌崛起不是闭门造车,外资退守也不是市场封闭。

瑞幸敢返美证明自己,外资愿找中资合作,本质是中国消费市场越来越成熟。

真正的强大,不是赶走对手,而是既能接住本土市场的“卷”,又能扛住全球市场的“考”。

未来的消费战场,拼的是产品、效率和本土化能力,而开放和竞争,才是这个市场越变越强的核心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美食   中国   国际品牌   中资   本土   市场   巨头   品牌   资本   咖啡   美元   外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