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坐看云起时
编辑|坐看云起时
“我只要做我自己!”
在央视主持天团中龙洋总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存在,
她素有“小董卿”的名头,更是先后4次登上春晚的主持舞台。
可是好几次的登台失误,她一度被贴上“央视花瓶”的标签。
直到前两日她官宣了新的正式身份,我们才惊觉原来竟是我们小瞧了她!
1989年龙洋出生在湖南郴州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既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特别的资源人脉,她的成长道路全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然而自幼年起龙洋身上就表现出一种格外突出的文艺天赋,仿佛老天爷格外偏爱在她身上多点了那么一点灵气。
看着女儿小小年纪就才情初显,龙洋的母亲决心好好培养她,于是书法班、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各种兴趣班的报名表纷纷袭来,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众多选项中,性格像只活泼的小蚱蜢的龙洋,那时候却是唯独对口才班情有独钟。
她觉得站在小伙伴们中间滔滔不绝地讲述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看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的眼神那种感觉简直妙极了,很快凭借着自身生动的表达和肚子里讲不完的新鲜故事,龙洋毫不意外地在孩子们中间赢得了“小小演说家”的美誉。
这份对表达的热爱像一颗种子在龙洋心中深深扎根,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她不再满足于在伙伴间“小打小闹”,而是逐渐萌生了一个将来要当一名出色的主持人的梦想!2004年,龙洋考入了家乡的重点高中郴州一中。
在学业上她不算顶尖大概稳定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这所学校浓郁的文艺氛围,恰恰为她追逐主持梦想提供了沃土,在学校里龙洋是广播站的活跃分子,她的各种点子就像春泉涌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广播站的收听率节节攀升,成了学生们晚上课间的“必修课”。
更加令人瞩目的是经过激烈竞争,她成为了学校里唯一的女生升旗手,当亲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仰望它在晴空中飘扬的那一刻,龙洋心中立下了一个庄严的誓言:我一定要考进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就是那所播音主持人心中的圣殿!
然而命运有时仿佛就是专爱捉弄追梦的人,总在你志得意满觉得前路明朗时,猝不及防地给你设置一道阴沟,龙洋在高考考场上她发挥严重失常,她最终与梦想的中传失之交臂。
那份失意与不甘如同沉重的石块压在心头,但龙洋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没有沉溺在失败中,而是选择把这次挫折视为命运一次特殊的“考核”,她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在哪里努力,都能开出梦想之花。
于是她接受了这个结果,怀揣着未竟的梦想,踏入了南京艺术学院播音系的大门,后来她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中,早起练声是常态,反复推敲稿件是习惯,对每一个镜头感、每一个语音语调都精益求精。
这份刻苦和天赋让她毕业时成绩斐然,成为众多地方电视台争抢的“香饽饽”,在众多橄榄枝中,龙洋最终选择了底蕴深厚的南京电视台,因为打动她的不仅仅是平台本身,更是南京台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他们甚至愿意为了挖掘她的潜力,大胆改版台里的经典节目《直播南京》,为她量身打造一种全新的主持风格!
2015年龙洋在地方台的优异表现吸引了“国家队”的目光,她受邀加盟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成为王牌早间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的主播,每天清晨当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时,龙洋亲切、知性又不失活力的形象和清晰流畅的播报成了很多人早餐桌前的陪伴。
然而真正让她走进全国观众视野的是她在文化类节目中的惊艳表现,无论是引领观众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感受古典诗词的隽永魅力,还是在《非遗里的中国》探寻古老技艺的现代生命力,龙洋都展现出了超乎其年轻外表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
她不再仅仅是那个只能报道新闻的主持人,而成了一个能以深厚积淀引领观众进入文化殿堂的“引路人”,她的主持从容自信、引经据典恰到好处,风格大气又富有亲和力。观众们迅速被她的才华折服,甚至有人盛赞她为董卿的“接班人”,代表着央视新一代主持人的新气象。
但事实上在她的光鲜履历背后,龙洋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
龙洋第一次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高光时刻”,实际上却是一个令她尴尬万分的瞬间,2021年春晚那个本该说着“祝福大家”的环节,一个不经意的口误让她在亿万观众面前脱口而出“祝福大位”。
那情境堪称职业主持人的“至暗时刻”,不过在舞台上的聚光灯下她嘴角依然挂着标准的职业微笑,竭力维持台风但台下和网络的角落里,汹涌的质疑以及讨论声早已将她淹没:“央视没人了吗?”“凭什么让她挑春晚大梁?”
尤其当镜头切换到同台的资深主持人李思思时,那份行云流水的精准控场、沉稳如山岳般的临场表现,瞬间形成了无形的标尺将经验尚浅的龙洋置于放大镜下对比审视,要知道彼时的龙洋,无论是公众知名度还是大型直播晚会的履历,都远未达到观众心中“春晚主持人”该有的分量。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到了2025年春晚,她的表现再次被观众推上风口浪尖,这一次不再是口误而是在一段高亢的祝福语中,她的声音骤然失控出现了明显的破音,更让观众感到不适的是,她在一些段落里的情绪表达过于浓烈、手势和语速都显得“发力过猛”。
如果说一次失误还能归咎于偶然紧张,但接二连三在春晚这个最高规格舞台出现状况,落在挑剔的观众眼中就成了“专业能力不稳定”的硬伤,最终在质疑声浪中“临场应变能力不足”的标签,仿佛强力胶水一般彻底粘在了她的身上。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她接棒主持《中国诗词大会》上,这档以深厚文化底蕴著称的节目对于主持人的学识储备要求极高,然而在至关重要的总决赛舞台上,龙洋试图用诗词表达对导师们的敬意,可是说出了一句后来引发巨大争议的话:“每一期节目总是能在灯火阑珊处看到五位导师。”
这句话表面听起来诗情画意然而却因对诗词的错解而被钉在了“翻车”的耻辱柱上,“灯火阑珊处”典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其意境是“人烟稀疏、灯火将尽之处”,喻指历经千帆后的落寞或柳暗花明般的孤高淡泊。
所以龙洋用它来形容导师们“频繁出现、每每可见”,不仅词不达意,甚至简直是南辕北辙!当时现场导播捕捉到了一些观众愕然的神情镜头,电视机前不少熟悉这首词的观众皱起了眉头,这处明显错误同时也迅速成为网友火力集中的靶心。
其实龙洋这档节目的巨大压力或许部分来源于其光芒万丈的前辈董卿,毕竟她在《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呈现出的那种信手拈来、气韵深厚的学识涵养与节目气质完美契合,堪称文化类节目主持的标杆几乎树立了无可替代的“天花板”形象。
然而龙洋作为一个接棒者观众心理期待值本就处于云端,所以任何一点细微的瑕疵都会被置于董卿的阴影下无限放大解读,一时之间“文化花瓶”、“离开提词器背不出一句诗”、“内涵撑不起节目深度”等批评铺天盖地。
然而龙洋没有选择在风口浪尖上高调回应,没有发一篇情真意切的微博长文为自己辩解,更没有与键盘侠隔空互怼她的应对方式沉默却饱含力量,龙洋最终选择沉下心来,主动“补课”,她将铺天盖地的批评默默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在繁忙的录制之外她推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应酬把自己“关”了起来,案头摆满了各类古典文学参考书和诗词专著,她还主动约访节目的文化顾问和专家学者,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虚心请教诗词的深层涵义、历史背景和准确用法。
这份不声张的、近乎“笨拙”的努力和主动求变的态度,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悄然改变着团队对她的认知,日复一日的坚持积累,终于如同涓涓细流,也悄然汇聚起一批被她这份韧性和成长打动的“铁杆观众”,最终成为她最有力的口碑支撑者。
7月5日央视主持人龙洋的名字正式出现在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名单中,这份官方公告远非一份简单的主持圈“荣誉证书”,它反倒是更像一顶沉甸甸的“王冠”,无声地加冕在她这七年的央视奋斗历程之上,同时也昭示着官方对她多重价值的深度认可。
全国青联是党联系各族各界优秀青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委员身份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政治与社会责任色彩,它的门槛之高、选人尺度之严,绝非“主持人聚会”那么轻松写意,龙洋的此次当选至少传递出三重信号:
首先是对“实力派”转型最硬的背书,当年初登《中国诗词大会》舞台,龙洋曾被卷入与董卿对比的漩涡,观众的质疑声几乎将她“标签化”,但她的路径选择清晰而坚定,不急于辩驳,也不靠炒作维系热度,而是沉下心来在诗词的海洋里深潜。
我们见证了她从略显青涩,到在《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游刃有余地解读数据逻辑,从主持“315晚会”这样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舆论监督重头戏,到担任国家文物局力推的《中国国宝大会》这类极具文化深度和知识密度的节目。
每一步提升都伴随着她自身能力的锤炼与公众影响力的稳步积累,2022年她荣获“全国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如今青联委员的身份则是用更权威的方式为她正名,她早已不再是任何人的“代班”,而是中生代主持人中独树一帜、能扛大梁的文化节目领军人。
其次是是主流价值观对“真实、接地气”新形象的认同与期待,在处处可见人设、滤镜、精包装的媒介环境中,龙洋呈现出的是一种近乎“清流”般的真实感,她毫不避讳在社交场合甚至节目中透露“月光族”的常态,每月工资一到手大头就转给了父母去旅游、保健,改善生活。
自己既不追求奢侈品傍身,也不讲究名牌排场,在“卷生卷死”的央视大院里,连个固定的“明星豪宅”都没置办,龙洋租房居住反成常态,网友调侃她是“央视穷鬼”的背后,是一种带着善意的欣赏。
这种真诚到没有包袱的生活方式,让她赢得了“最像邻家女孩的央视姐姐”的评价,青联是团结和服务广大青年的组织,委员需要与青年群体建立天然的亲近感,龙洋这份由内而外的“真实感”和“零距离感”,恰恰是链接年轻一代观众、传递主流价值时最难能可贵的亲和力。
最后是组织对一个青年榜样成长维度的多方位肯定,青联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龙洋在聚光灯下的耕耘清晰可见,而在光环之外她并未停下自我精进的脚步,她选择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种对学术深度的追求让她在主持文博、文史类节目时,底气更足,见解更深刻。
如今全国青联委员的新身份,
赋予她的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与期许。
就像那看似不起眼的“花瓶”中,
开出的花朵不一定是最娇艳的牡丹,
却自有其清新与顽强,独立装点着这个时代。
龙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新时代屏幕里那抹不可替代的亮色。
对于龙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消息来源:
1.大河报:央视主持人龙洋,有新身份
2.网易:正式官宣,36岁龙洋新身份曝光,这下谁还敢叫她“花瓶”?
3.搜狐网:“月光族”龙洋:没车没房,择偶标准惊呆撒贝宁!36岁至今单身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