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恒大集团的“暴雷”让整个房地产行业为之一震。
曾经的商业巨舰,如今陷入了滚滚危机中,数百万投资者的财富在瞬间蒸发。
而就在这场财务风暴的背后,恒大创始人许家印与他的核心团队,是否早已为自己准备了一条“逃生通道”?
许家印的财富帝国曾令人瞩目,巨额资产、广阔的地产版图,一度让他站在中国商界的巅峰。
然而,在危机席卷而来时,许家印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他们是否早已看穿了公司的未来,决定将个人资产转移至安全地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股名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一下子就把整个市场经济的活力给彻底点燃了。
到处都充满了机会,也到处都是敢想敢干的人。就在这样的时代浪潮里,许家印凭借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商业嗅觉,牢牢地盯上了房地产这个行业里头潜藏着的巨大能量。
于是乎,时间来到1996年,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恒大集团呱呱坠地,正式宣告成立。
要想在市场里闯出一番名堂,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自己的一套打法,许家印把目光精准地投向了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中低端楼盘。他的核心策略,就是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
在广州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恒大的房子或许户型面积不是最大,但设计实用;或许园林不是最奢华,但绿化和配套都尽可能完善。
这种务实的做法,让恒大的楼盘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普通购房者的热烈欢迎。
毕竟,对于大多数努力打拼的家庭来说,能用一个相对能承受的价格,买到一套质量过得去的房子,解决安家落户的头等大事,这比什么都重要。
恒大就这样,凭借着清晰的定位和满足市场真实需求的产品,硬是在广州的房地产市场里砸出了一片天,迅速站稳了脚跟。
随着在广州市场的成功,恒大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可以说是“羽翼渐丰”了。
许家印并没有满足于偏安一隅,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全国更为广阔的市场。
在他的主导下,恒大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扩张行动,其核心战略被总结为“规模+品牌”。
所谓“规模”,就是快速地在全国各地复制成功的开发模式,大批量地拿地,大体量地开发项目,追求的是速度和市场覆盖率。
而“品牌”建设,则是要让“恒大”这两个字成为老百姓心中质量可靠、值得信赖的代名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恒大采取了标准化的快速复制模式,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材料采购到施工管理,都力求高效统一。
这种模式使得恒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一个又一个楼盘推向市场。
就在这短短的几年工夫里,恒大集团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龙头企业之一。
其标志性的“金碧系列”楼盘,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各大主要城市纷纷落地生根。
这些楼盘往往有着相似的建筑风格和社区规划,辨识度很高,逐渐成为了许多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让“恒大”这个品牌深深植入了人心。
在恒大看似辉煌的背后,一场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2021年8月,恒大财富暴雷,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恒大表面的平静。
据统计,恒大财富共计募资金额涉及约921亿元,2021年末,未兑付本息410亿元,2022年末未兑付本息340亿元。
恒大财富暴雷后,恒大集团公布了三种解决方式,分别是现金分期兑付、实物资产兑付、冲抵购房尾款兑付,投资者可从三种方案中选择其中一种兑付,或者组合任意两种及三种方案兑付。
许家印还曾放出豪言:“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现实却残酷地打了他的脸。
投资者们原本期待着能够按照方案顺利兑付资金,但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投资人每个月获得的现金不断地降低,从最初的8000元到后来的2000元,最后甚至只剩下几百元。
一名恒大财富的投资人表示,“今年(2023年)8月兑付资金就停了,账号已经登录不了了,投诉群在两年前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恒大财富最终给出的理由是“因公司资产处置进度不及预期,未获得资产处置资金,无法开展本月兑付”。
在恒大财富暴雷的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恒大财富暴雷的时候,还没有“技术性离婚”的许家印妻子前妻丁玉梅投资的2300万被提前支付,其中还有执行董事杜亮和父亲投资的1000多万。
杜亮在2023年被逮捕调查,这一事件成为了恒大危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许家印在杜亮被执行强制措施过后不久,也被逮捕了,与他一起被逮捕的还有自己二儿子许滕鹤,他就是恒大财富总经理,负责主导恒大财富的资金运作。
至此,恒大集团的高层危机全面爆发。
恒大财富暴雷只是恒大危机的冰山一角,更严重的问题是恒大集团的财务造假。
据调查显示,恒大集团的核心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进行财务造假。
在2019年,恒大地产虚增营收两千多亿,虚增利润四百多亿;2020年,虚增营收三千多亿,虚增利润五百多亿。
许家印作为恒大地产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财务造假负有直接责任。
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企业的规模和业绩,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
除了许家印之外,恒大集团的副主席夏海钧也难辞其咎。
夏海钧实际统筹管理恒大地产日常经营事务,组织安排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同样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他与许家印一起,在恒大的财务造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两人的“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分别被处以4700万元和1500万元的罚款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这一处罚彰显了我国法律的威严,也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除了许家印和夏海钧,恒大集团还有众多高层人员牵涉其中。
当时的财务总监潘大荣、恒大地产时任总裁柯鹏、恒大地产时任副总裁钱程、恒大地产时任副总裁兼财务中心总经理、恒大汽车时任副总裁潘翰翎、恒大地产时任总裁甄立涛等人均属“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说,恒大的高层几乎被“血洗”了一遍。
有趣的是,夏海钧、潘大荣在2022年7月22日的时候就辞任了。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2023年,他们仍然被调查出来,最终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
在恒大危机爆发前,许家印就开始了资产转移的操作。他和丁玉梅“技术性离婚”,通过离婚,将资产转移到妻子名下来规避追讨。
据估计,有超过四百亿的资产被转移到“前妻”的名下。
并且,许家印还为自己的子女提前买好了超二十亿的基金信托,让自己的子女继续当“富二代”。
随着调查的深入,恒大集团的问题越来越多。
除了财务造假和资产转移外,恒大还存在大量的债务违约问题。恒大的债务规模庞大,涉及银行、信托、债券等多个领域。
恒大集团的危机引发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对恒大集团进行全面调查和监管。
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摸清恒大集团的资产负债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化解方案,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政府的干预下,恒大集团开始积极处置资产,以偿还债务。
恒大旗下的众多项目被挂牌出售,包括房地产项目、酒店、物业等。
通过资产处置,恒大集团回笼了一定的资金,缓解了部分债务压力。
同时,政府也引导金融机构与恒大集团进行协商,对债务进行展期和重组。
金融机构在政府的协调下,给予了恒大集团一定的支持,避免了债务违约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在对恒大高层的处理上,法律的制裁彰显了公平正义。
许家印、夏海钧等主要责任人因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他们不仅被处以巨额罚款,还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丁玉梅作为许家印的前妻,也未能逃脱法律的追讨。
在今年,对恒大高层以及丁玉梅追讨六十亿分红有了些许进展。
丁玉梅披露了部分的财产信息,法院直接冻结了超过六百亿港币的资产。
对于恒大财富的投资者来说,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解决兑付问题。通过协调各方资源,争取让投资者能够尽可能多地收回自己的投资。
虽然部分投资者通过民事诉讼维权,但因“先刑后民”原则,多数案件需待刑事案件审结后才能推进,实际赔付比例可能不足10%。
投资者通过线上报案平台提交交易记录、合同等证据,但部分关键材料因恒大内部系统瘫痪难以获取。
深圳警方已开通多渠道登记,但涉及人数超10万,案件侦办周期漫长。
恒大财富曾提出的实物资产兑付方案(如房产抵债)因项目烂尾、产权纠纷等问题难以落地。
例如,建艺集团与恒大子公司以房抵债的3.9亿元交易因未履行信披义务被证监会处罚,暴露资产处置中的法律漏洞。
参考资料:[1]张守刚.许家印:战略为王 奠定恒大[J].企业研究,2012(2):30-43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