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不到72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释放2大信号,果然不简单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2025 年 11 月初,18 岁的全红婵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完成伤愈复出首秀,携手新搭档王伟莹助力广东队成功卫冕女子跳水团体冠军。从赛事亮相到最终夺冠的 72 小时内,央视连续发布三篇报道点名聚焦这位跳水名将,篇幅精炼却重点突出,既回应了外界对她竞技状态的关切,也传递出关于中国跳水队建设的深层信号,让这场胜利的意义超越了赛事本身。

2025 年 11 月 1 日 9 时,全红婵首次出现在全运会跳水项目训练馆,这是她受伤后首次在全国性赛事中公开亮相。训练中,她重点打磨了 407C(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与 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两个曾因伤病调整过的动作,从助跑、起跳、翻腾到入水,每个环节都反复练习,教练何威仪在旁全程记录,不时通过手势调整她的空中姿态。

当日 16 时,央视体育频道《体坛快讯》首次点名全红婵,以 “全红婵伤愈亮相全运训练场,动作稳定性获教练肯定” 为题,报道了她的备战状态,提及 “手腕伤病恢复良好,关键动作成功率已回升至 90% 以上”,初步缓解了外界对其状态的担忧。

11 月 2 日,女子跳水团体赛展开预赛争夺。全红婵与王伟莹搭档出战双人 10 米台,两人虽为首次在正式赛事中合作,但凭借赛前两个月的集中训练,默契度远超预期。预赛中,她们完成的 5 个动作有 4 个获得裁判超过 8.5 的平均分,其中最后一轮 407C 动作更是拿到 9.0 的高分,最终以预赛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

当日晚间,央视体育《全景全运》栏目在赛事点评环节第二次点名全红婵,评论员指出 “全红婵在动作难度与完成质量上保持了巅峰水准,新搭档组合的适配性超出预期,展现出极强的临场调整能力”,同时提及 “她的伤愈复出,为中国跳水队巴黎奥运周期阵容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

11 月 3 日的决赛堪称 “巅峰对决”。广东队与上海队从第二轮开始便陷入胶着,比分差距始终未超过 15 分。关键的最后一轮,全红婵与王伟莹顶住压力,选择了难度系数 3.2 的 207C 动作。起跳时,全红婵身体舒展度极佳,翻腾节奏精准,入水瞬间几乎零水花,裁判给出的平均分高达 9.2,瞬间将比分拉开。

夺冠后,全红婵并未像以往那样雀跃,而是与王伟莹紧紧拥抱,随后向教练席深深鞠躬。当晚,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人物特写《全红婵:从 “水花消失术” 到团队担当》,第三次点名聚焦,详细讲述了她受伤期间的康复历程 —— 从 3 月受伤后的静态恢复,到 5 月开始的力量训练,再到 8 月重新投入专项训练,提及 “她主动加练核心力量,只为减少手腕负担,确保动作稳定性”,展现出年轻运动员的韧性与担当。

伤病恢复体系保障,核心运动员状态稳定

央视三次报道中,均不同程度提及全红婵的伤病恢复情况,这一细节背后,传递出中国跳水队完善的伤病预防与康复体系。11 月 1 日的报道提到,全红婵受伤后,国家跳水队立即启动 “专项康复计划”,从北京体育大学康复医学院抽调专家组成团队。

针对手腕肌腱损伤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超声波治疗、肌效贴固定、渐进式力量训练等,确保她在 8 个月内完成从受伤到复出的完整周期。11 月 3 日的特写中进一步指出,“中国跳水队已建立覆盖‘预防 - 治疗 - 康复 - 回归’全流程的伤病管理体系,仅 2025 年就为 12 名运动员提供专项康复支持,核心运动员伤病恢复期平均缩短 30%”。

这种体系化保障,不仅让全红婵快速回归赛场,更确保其竞技状态未受明显影响。决赛中,她的 407C 动作得分与受伤前巅峰时期相比,仅相差 0.3 分,入水稳定性甚至有所提升。央视在点评中强调,“完善的伤病管理体系,是中国跳水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的重要支撑,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核心运动员因伤病导致的状态波动,为重大赛事成绩稳定提供保障”。这一信号也回应了外界对中国跳水队 “如何应对运动员伤病风险” 的关切,展现出队伍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水平。

梯队建设显成效,新老搭配激活团队活力

全红婵与新搭档王伟莹的配合,是央视报道中另一重点关注的内容,这背后折射出中国跳水队梯队建设的成效。11 月 2 日的赛事点评提到,王伟莹此前主要活跃在青年赛事中,此次与全红婵搭档,是中国跳水队 “以老带新” 培养模式的一次实践。两人从 9 月开始配对训练,全红婵主动分享比赛经验,帮助王伟莹调整比赛心态;王伟莹则在技术细节上与全红婵相互交流,共同优化动作衔接。预赛中,两人的同步分多次达到 8.8,远超预期。

11 月 3 日的人物特写进一步指出,“中国跳水队在巴黎奥运周期,重点推进‘梯队融合计划’,鼓励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与青年选手组成临时搭档,通过高水平赛事磨合,提升年轻运动员的实战能力”。除全红婵与王伟莹外,此次全运会中,陈芋汐与 16 岁的新秀张思怡搭档,张家齐与 17 岁的李雨桐配合,均取得优异成绩。

央视在报道中强调,“这种新老搭配模式,既能发挥资深运动员的经验优势,也能为年轻运动员提供更高的成长平台,激活团队整体活力,确保中国跳水队在各个项目上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这一信号也为中国跳水队未来的阵容构建提供了清晰方向。

结语

截至 11 月 6 日,全红婵与王伟莹的夺冠视频在央视体育客户端播放量已突破 2.3 亿,# 全红婵伤愈复出夺冠# #央视三次点名全红婵# 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对于接下来的赛程,全红婵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会继续打磨动作细节,与搭档加强配合,争取在后续赛事中表现更好”。而央视的三次点名报道,不仅是对她个人成绩的肯定,更通过背后的信号传递,让外界看到中国跳水队在运动员培养、团队建设上的长远布局,也让人们对这支 “梦之队” 在未来赛事中的表现充满期待。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体育   信号   央视   小时   伤病   中国   赛事   运动员   动作   搭档   全运会   跳水   梯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