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大家还在买零食,为啥三只松鼠们降了价,反而更难卖了?

那些年霸占货架的零食老熟人,现在也得靠降价抢生意了?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把价格压了又压。可怪事来了,降价的吆喝声越大,亏得越狠,明明大家还在买零食,为啥三只松鼠们降了价,反而更难卖了?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逛街,街角的零食店比餐馆还密集。年轻人提着购物篮在货架间穿梭,嘴里念叨着这个才1块8那袋9块钱5个,性价比成了攥在手里的下单令。

可仔细一看,这些热闹里,偏偏少了来伊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的身影。那些曾经霸占我们零食柜、逢年过节必买的老伙计,怎么突然就落寞了?

2025年中财报一出来,更是戳破了最后的体面。来伊份上半年亏了4151.91万,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半年度亏损;三只松鼠看着营收涨了点,净利润却直接腰斩,跌了52.22%;良品铺子更惨,净亏损9355万元,同比暴跌近5倍!

这哪里是业绩下滑,分明是老牌巨头在性价比浪潮里的挣扎啊!谁能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零食三巨头,如今会陷入这般境地?

还记得几年前,三只松鼠的萌系IP火遍全网,良品铺子打着高端零食的旗号占据商场C位,来伊份的门店更是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时候,我们买的哪里只是坚果、饼干,更是包装里藏着的精致感和品牌认同感。

可现在呢?当零食很忙、好想来的招牌挂遍社区和乡镇,当一件也是批发价的标语直击人心,当同样的坚果在量贩店只卖一半价钱,那些高端滤镜瞬间碎得稀里哗啦。

你去量贩店逛逛就懂了,1块钱的怡宝、1.8元的百事可乐、9块钱5袋的吸吸果冻,随手一拿都是惊喜。而在良品铺子的旗舰店里,肉铺、饼干动辄十几二十块,对比之下,谁还能不为低价心动?

消费风向早就变了。大家不再为品牌溢价买单,而是攥紧钱包,只求花小钱办大事。更让人唏嘘的是渠道的差距。新玩家们早就扎进了下沉市场,零食很忙的门店66%覆盖县城乡镇,58%都在下沉市场;好想来不到两年开出1.5万家店,华东华北的低线城市到处都是它的身影。

可三巨头呢?门店还守着高线城市,等反应过来想下沉时,早就没了先机。三只松鼠巅峰时上千家店,现在只剩300多家;来伊份一年就关了16%的店,这哪里是调整,分明是被新玩家逼得节节败退!

为了活下去,三巨头不是没挣扎过。良品铺子咬牙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了22%,最高降45%,烤香肠从84.9元/斤砍到49.9元/斤,可换来的不是销量暴涨,而是利润暴跌。

三只松鼠喊着高端性价比,还想收购线下连锁补短板,结果合作告吹,只能转头找零食优选合作;来伊份更是跨界去做白酒、咖啡,甚至开起了仓储会员店,可这些折腾像极了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救回主业,反而拖垮了盈利。

有人说新玩家风光无限,可他们的日子真的好过吗?万辰集团上半年营收涨了一倍多,可零食品类毛利率才11.49%;鸣鸣很忙三年营收翻了近10倍,净利润率却只有2.1%。99%的加盟模式、上千个SKU的同质化竞争,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隐忧?

就像三只松鼠创始人说的,2025年是全品类折扣超市的元年,这条赛道上,没有谁能高枕无忧。从曾经的高端王者到如今的降价难销,三巨头的落寞不是偶然。

他们抓住了消费升级的红利,却没跟上消费务实的浪潮;他们沉迷于品牌营销的老套路,却输给了低价+近场的新逻辑。或许未来,我们还能在货架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但那个需要踮脚才能买到的零食贵族时代,真的落幕了。

零食江湖的故事还在继续,只是这一次,主角换了模样。而那些年我们为三只松鼠们花过的钱、追过的潮,终究成了一段关于消费变迁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美食   松鼠   零食   铺子   块钱   货架   性价比   低价   坚果   品类   身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