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经济下行、战争持续,欧洲大陆的神经被持续拉紧。8月的最后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头版爆出重磅消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亲口证实,欧洲多国正酝酿一项足以改变地缘格局的计划——战后向乌克兰派遣多国部队。这一计划由法国和英国主导,美国则在背后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与情报支持。巴黎、柏林、伦敦、布鲁塞尔的外交热线被彻底点燃,全球聚焦的目光再次回到俄乌战场。
2025年8月,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尽管多轮会谈未能带来真正的停火,欧洲却在战后秩序的筹划上提前布局。冯德莱恩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以及英国首相斯塔默达成共识,计划在战争结束后,通过组建一支由数万名欧洲士兵组成的“志愿联盟”部队,直接进驻乌克兰。
根据ECFR数据,法国和德国公众对直接军事介入的支持率分别不足30%,但高层意志明显:法国、英国防长已在8月下旬的布鲁塞尔会议上敲定了部队框架。部队将以欧洲为主导,美方协助指挥、情报与侦察体系搭建。这一构想的核心,是为乌克兰安全打造“防火墙”,以遏制俄罗斯对欧洲东翼的渗透。
马克龙
欧洲内部对该计划分歧明显。德国和匈牙利政府担忧军事介入可能导致局势失控,舆论普遍反对“直接参战”。但在法国、波兰等国看来,只有形成实际威慑力,才能阻止俄罗斯进一步扩张。欧盟内部已启动1500亿欧元的军备采购基金,未来三年内将持续为乌克兰提供装备与训练。
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期间曾多次宣称,“只要我想,24小时就能让俄乌战争停火”。半年前他上任后,美国确实多次斡旋推动谈判,但炮声始终未停。拜登政府时期,美国主导的对乌军事援助一度达到顶峰,特朗普上台后政策虽有调整,但其“快速止战”的承诺最终被现实击碎。
《华尔街日报》8月最新分析指出,特朗普在白宫会晤欧洲和乌克兰领导人时,已向欧方保证,美国不会主导欧洲部队,但将为其提供强大后勤、情报与监控支持。美国政府的这一表态,既是对国内反战压力的回应,也为欧洲“自主防务”松绑。然而,特朗普的“24小时停战”言论被国际社会广泛质疑,民调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其“低估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
欧洲各国的军事调动和后勤准备已在悄然推进。英法两国正通过北约框架协调兵力调配,西班牙、意大利则在后勤保障和医疗救援领域承担重要角色。乌克兰方面,基辅已着手为多国部队提供基础设施重建和交通保障。欧洲军队普遍面临人员短缺和装备老化,短期内集结数万人规模的高素质部队,挑战巨大。与此同时,乌克兰战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如何保障部队供应、医疗和通信,成为实际操作的最大难题。
欧洲军队
俄罗斯方面,克里姆林宫和外交部多次公开发声,“任何北约国家在乌克兰驻军,都被视为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8月底警告,欧洲若推进该计划,俄方将采取“坚决且对等的军事反制措施”,并提及增加黑海与西部军区的兵力部署。莫斯科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欧洲多国部队一旦入驻乌克兰,将极大提升“擦枪走火”的概率,俄军可能采取非对称反制,包括加强电子战、导弹威慑和边境增兵。
俄乌前线的紧张程度未见缓解。2025年8月,俄军在哈尔科夫和顿巴斯方向持续推进,乌军则依赖西方装备与情报支撑,战线多次拉锯。欧盟的派兵计划一经公开,俄罗斯国内媒体普遍将其称为“与北约直接对抗的序幕”。俄联邦安全会议成员认为,欧洲此举将“彻底扯下中立伪装”,为战争升级埋下隐患。
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国际权威军事智库IISS(国际战略研究所)指出,欧洲如派兵乌克兰,势必打破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大陆“不驻外军”的默契,地缘格局或将重塑。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可能跌至新低,新的“军事缓冲区”或在东欧边境形成。
欧盟对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支持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2025年初,欧盟通过一揽子援助计划,承诺在五年内拨付不少于2000亿欧元援乌,包括1500亿欧元武器采购基金和500亿欧元基础设施重建资金。欧盟还推动本土军工企业与乌克兰合作设厂,试图降低对美国武器供应的依赖。
欧洲派兵计划的出台,是对美国长期“安全依赖”模式的修正。法国、德国等国高层已多次强调,“欧洲需要在关键安全事务上拥有自主决策权”。英国《经济学人》分析指出,欧洲的军事集结既是对俄罗斯的直接回应,也隐含向美国施压,要求华盛顿在全球安全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
欧洲社会舆论对派兵计划保持高度关注。2025年8月,雅虎欧洲频道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担忧欧洲介入将导致“区域战争外溢”,但有3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遏制俄罗斯的必要手段”。部分中东欧国家如波兰、立陶宛则公开呼吁,欧盟应在安全问题上“更积极主动”,防止“俄罗斯模式”在东欧复制。
立陶宛总统
国际社会对欧洲派兵议题分歧明显。美国国务院虽表态支持欧洲“承担更多责任”,但对实际派兵规模和行动规则保持谨慎。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呼吁保持克制,强调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争端。联合国安理会8月特别会议上,俄方再次否决涉乌军事行动相关决议,局势持续胶着。
欧洲派兵方案一旦落地,俄乌冲突的战略格局将被彻底改变。派兵既有助于提升乌克兰战后防御能力,也伴随极大风险:欧洲多国部队进入乌克兰,极易激化俄欧对抗,战争外溢概率显著上升。俄罗斯可能被迫加强对西部边境的军事部署,欧洲安全格局步入动荡期。北约与俄罗斯的战略互信降至冰点,区域局势充满不确定性。
欧洲内部的分歧也可能影响派兵行动的推进。德国、匈牙利等国的犹豫态度,反映出欧洲一体化在安全领域的现实障碍。欧盟未来能否建立统一、高效的多国军事指挥体系,将直接影响派兵计划执行力。乌克兰方面,虽然对欧洲部队表示欢迎,但对后勤保障、基础设施修复等实际问题提出了高要求。西方国家能否妥善解决兵员、装备、后勤等难题,是检验派兵计划能否落地的关键。
俄乌冲突的持久化让欧洲不得不面对“安全自主”的现实压力。2025年8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战略报告指出,欧洲必须为“长期高烈度安全挑战”做好准备。这意味着,派兵乌克兰只是欧洲战略转型的第一步,未来或许还将见证更多“突破性”安全举措的出台。
参考资料:冯德莱恩:欧洲正制定向乌克兰派兵具体方案,人数可达数万人
2025-09-01 13:13·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